学术委员会
张可云
- 职称/职务:教授 博导 吴玉章学者
-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行政区划、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理论
- 传 真:010-62515819
教育背景
1981年高中毕业于湖南临湘一中。
1981.9-1985.6,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生产布局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位。
1985.9-1988.6,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专业,师从周起业教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9-2000.6,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胡乃武教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北京市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监事兼政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行政区划调整论证专家;
龙岩市、安庆市、松原市等地人民政府顾问;
国家行政学院、湖南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论文著作
主要著作: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年)、《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与政策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和《青藏高原产业布局》(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等20余部。
主要论文:
撤县设区(市)和撤乡镇设街道的同步性研究——兼论中国城市型政区调整的重点与方向,《中国行政管理》2022第12期。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日。
城市化背景下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基于北京市地区办事处的实践,《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第4期。
城市群多中心性与绿色发展效率——基于异质性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2期。
中国工业结对集聚和空间关联性分析,《地理学报》2021年第4期。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兼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构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式及其对收入分化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观察,《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8期。
正确认识撤县设区,《人民日报》2021年2月8日。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十四五” 时期区域治理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2期。
城市收入分化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为何存在?——个空间经济学的解释,《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空间类分与空间选择:集聚理论的新前沿,《经济学家》2020年第4期。
不同空间尺度下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经济地理》2020年第7期。
区域派生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12期。
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新常态与区域协调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雄安新区的集聚规模与结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1期。
北京核心功能内涵、本质及其疏解可行性分析,《城市规划》2017年第6期。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6期。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本质与疏解方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3期。
中国区域城市化管理水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2014,7:9–21。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
区域科学的兴衰、新经济地理学争论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方向,《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2期。
生態文明的な地域経済協調発展戦略―その背景、内容及び政策動向,ERINA REPORT,No. 109。
The Background, Intent and Prospects concerning China’s Frequent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ERINA REPORT,2012,No. 103。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争议和政策选择比较,《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期。
中部地区经济“V”型反转的可持续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 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地理科学》2011年第9期。
2010年上半期における中国東北三省の経済動向分析,《ERINA REPORT》2010年第96期。
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省际竞争形态及其演变,《管理世界》2010年第12期。
区域经济周期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非对称外部性、EKC和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对我国流域内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经济学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从特区到实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开放导报》2008年第6期。
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办法,《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3期。
完善区域管理 促进协调发展,《人民日报》2006年2月25日。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转载)。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与经济学职业的发展,《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中国区域经济运行问题研究, 《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空间经济学新论,《开发研究》1992年第2期。
Analyzing the Policies of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egion in China, in Fronti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s. Marc Holzer, Mengzhong Zhang and Keyong Dong), Washington DC: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6,pp.248-260.
附:独立完成或参与写作的著作、教材与文集清单
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
2.《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关系研究》(参与,胡乃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与政策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5.《国民经济管理学》(参与,胡乃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中部崛起论》,(参与,周绍森、陈栋生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7.《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6)》(参与,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8.《形势教育讲话 2005—2006》(参与),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
9.《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年。
10.《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参与),商务印书馆,2005年。
11.《地方政府与地方财政建设》(参与,世界银行培训用),中信出版社,2005年。
12.《区域经济论丛㈠》(参与,白永秀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
1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4)》(参与,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区域经济理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
15.《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
16.《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17.《西部开发论》(参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18.《中国区域经济与地区投资实务》(合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年。
19.《区域经济学原理》(合著), 中国轻工出版社, 1998年。
20.《青藏高原产业布局》,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
21.《冲突与协调─中国现代商品农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2.《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市场经济与横向联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24.《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刘再兴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年。
25.《区域经济合作与大西南开发》,中国财经出版社,1994年。
26.《迈向市场经济的区域合作》,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年。
27.《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28.《新编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参考》,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29.《区域经济学》(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研究课题:
“超(特)大城市基层行政区划与城市治理研究”(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委托,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建议”(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委托,2022年)、“阳泉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推进路径研究”(山西省阳泉市委政策研究室委托,2022年)、“太平湾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连市太平湾新区管委会,2019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与对策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2018年)、“适应新时代城市化的行政区划研究”(北京市民政局课题,2016年)、“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及政区调整研究”(北京市民政局课题,2016年)、“北京市行政区划整体布局研究”(北京市民政局课题,2014年)、“北京市行政区划问题研究”(北京市民政局课题,2013年)、“西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委托重大课题,2012年)、“滁州市发展战略研究” (滁州市政府委托课题,2010年)“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9年)、长沙市“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定位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长沙市政府委托课题,2009)、“区域规划编制办法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2005年)、“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与政策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空间规划研究”,(中关村管委会课题,2006年)、“评估现代国际城市——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课题,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对北京的影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2005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研究”(首都规划委员会课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之一,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2年)、“欧盟国家地区经济关系与区域政策研究”( 中欧高教合作项目, 1998年)、“中国区域市场发育与区域经济调控”(国家教委青年社科基金课题,1993年)等50多项。
主要荣誉
2022年获得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研优秀奖;
《中国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示范项目》,2021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与政策支持》,2008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
《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区域经济冲突与合作研究—个区域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2002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区域经济学原理》,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
《冲突与协调─现代商品农业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199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青藏高原产业布局》, 1998年中央统战部第一届统战系统优秀图书奖;
《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 1997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区域经济学》,1991年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