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之教授
孙敬之教授
(1909-1983)
孙敬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奠基人,人口地理的开创者之一。孙敬之教授于1950年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该教研室是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的前身。
孙敬之(1909-1983),河北深泽县人。192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1933年毕业。先后就教于泊镇师范、天津女中、宣化中学。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学校被日本侵略者践踏,他愤然离校回到冀中平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党组织派他到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华北联合大学学习,结业后于1941年至1948年留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教学与研究生涯。华北联合大学是新中国大学的雏形,他也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在那里,他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为发展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1945年,经华北大学党委书记成仿吾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京解放后,华北联大迁入北京并命名组建为中国人民大学。孙敬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研究室主任。为了新中国经济地理事业的发展,孙敬之以废寝忘食的精神,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编写了100多万字的经济地理学讲义,这是在新中国第一个确立经济地理学体系的讲义。这套讲义编成后,就被教育部指定为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孙敬之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地理、自然地理等地理学教材,并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写出了近百篇论文。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聘任孙敬之为正教授。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地理学学术研究的日趋活跃,成立学术组织的工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孙敬之开始创建北京地理学会,经过精心筹划,多方联络,北京地理学会终于成立了。由于他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他的学术影响,他成为了北京地理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地理学会学会成立之后,孙敬之被任命为中国地理学会党组书记并兼任副理事长。在此期间,党和国家经常派他出国访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55年初,孙敬之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地理学代表大会,在会上宣读了《中国地理学发展简史》的学术论文。1955年底,他作为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前往印度阿里迦参加国际地理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食物来源与人口增长》的论文,受到大会重视,被推选为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
1966年,他举家西迁,赴任于兰州大学任教授、地理系主任。他于1979年被调回北京,重返科研岗位,并到北京经济学院担任教授。1980年他创建并担任中国经济地理科学教育研究会(现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
晚年的孙敬之,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仍坚持着完成了三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一项是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项目之一的《中国人口丛书》,全书共32分册,1982年由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二是主编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省区经济地理丛书》,全书共32分册,198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三是主编《经济地理理论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中国人口丛书》是关于中国人口学方面的一部经典性著作,被联合国有关人员称为“资助中国最有效的成果之一”。
1983年8月19日,孙敬之教授因病去逝。纵观孙敬之教授的一生,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