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年轻的学科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研究对象到内容,从研究方法到体系都仍然处在探索之中。
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19世纪2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经济的研究开始的,这些研究重点关注了城市区位、城市土地市场的价值分配等内容。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A·韦伯发表的《工业区位论》阐述了城市的工业区位问题,为工业区位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严密的研究方法,但他把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包含在其区域经济或地租理论之中,城市经济学并没有真正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诸如住宅、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城市经济问题,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20世纪40年代末,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已进入了系统化的阶段,内容涉及城市房地产市场、级差地租、土地价格、土地合理利用、工业布局、空间距离、运输成本等诸多问题。
城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可以从1956年纽约大都市地区研究项目算起,胡佛和弗农合著的《都市解析》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学的起点。也有人认为,城市经济学的起始是以1964年美国区域科学专家威廉·阿朗索《区位和土地利用》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因此,城市经济学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当前,城市研究、城市带研究和城市协同发展研究已成为城市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学科热点。
我国对城市经济问题研究的高潮出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挥大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建立以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建设方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这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均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界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城市经济学教材和专著在我国陆续出版,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我国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城市经济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城市经济系列教材之一。现在,在国内无论综合性大学、文科学院、理科学院,均有日益增多的原来从事其他经济学科、社会学科、理工学科(如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规划学)的教师不断转向到城市经济学研究队伍中来,城市经济学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近期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发展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发展本身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有待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者不断探索,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总结城市经济学的重要规律、丰富城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提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议,为我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仅就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有待城市经济学研究者们进行重点研究和持续探索:
一是城市化问题研究。2018年我国的城市人口达到了8.3亿,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9.58%。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较,中国的城市化路径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因此,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首先应从指导和规划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开始,通过了解这些方针政策出台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产生的效果,来研究我国城市各个发展阶段的发展动力,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其次,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一些重要举措、具体方案的研究,重点关注大城市的城市病问题、中小城市的合理发展问题以及如何激发经济发展较慢城市的发展动力问题。研究中可以重点发挥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对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最后,加强对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比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成功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失败的教训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代价,在推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真正取得后发优势。同时,城市经济学需要重点关注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发展的意识,注重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动态演化过程,这是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的城市经济学研究应结合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对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在城市经济增长研究方面,可以重点研究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具有一般性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还可以重点关注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主题。在城市发展研究方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涉及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研究领域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研究,应主要从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出发,重视讨论城市公共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注重人文价值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并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是城市体系和城市群问题研究。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城市群体组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城市体系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布局,是城市化在空间上的主要表现。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程度,城市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就成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比如,研究如何有效地按地域系统组织生产和进行行政管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果。对当前我国城市体系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研究城市体系的形成过程、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等重要问题。其中,城市群、都市圈的研究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中之重。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大城市为核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也是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研究城市群的分工合作、经济联系和城市群治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
四是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问题研究。随着微观数据可得性的逐步提高,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利用城市土地利用、人口通勤和房地产等微观数据,研究者可以对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空间、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发展模式进行丰富的经验研究,也可以对以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行检验。例如,通过分析城市土地这一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可以对城市土地供求、地租理论、城市空间演变和城市规划效率等诸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而深化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五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治理问题研究。城市治理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城市政府必须担当起重要的调节者角色,因此优化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是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明晰,许多观念有待改进,此类研究工作仍不能放松。城市治理相关问题既包括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地方发展问题和城市规划问题等城市经济学的传统问题,也包括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关于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平衡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矛盾、城市文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等城市经济学中的新问题。
(作者:孙久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