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推出数字解读专题《稳中求进更有“数”》,本期解读: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总台央广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这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是用来做什么的?
刘瑞:失业保险基金本来是用于失业救助的,这个钱是来自企业和劳动者个人提前缴纳的保险金。现在把这个失业保险金用来做稳岗培训,它实际上是一种转化,就是把单纯用于失业救助的经费转化为再就业继续教育的培训费支出。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它是一种创新,与其把这笔钱用在单纯的失业生活救济,不如用在培养他的技能,让他取得技能以后,能够继续寻找新的就业发展机会。也就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个鱼是不带三点水的鱼,第二个渔是带三点水的渔,给他一种创造收入,发展自己的机会,所以这个钱的使用应该是这样来理解。
记者:所以说这笔钱主要是用在一些在职或者是失业人员的身上是吗?
刘瑞: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它是从失业保险基金拿出来的,原则上来讲应该是对等的。如果是新增就业人员,因为他们事先没有参与劳动,也就没有提交这方面的失业保险基金,所以如果把这笔钱用在新增就业人员上,严格讲是不对等的。
记者:2019年,我国就曾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设立专项账户,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这一次又投入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不但再次提到“培训”,还增加了“稳岗”,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刘瑞:这个信号其实我理解就是中央鼓励企业不要单纯让职工下岗,不鼓励企业把劳动过程当中赋予的劳动力,把它单纯下岗、推向社会,而是鼓励企业对那些行将下岗或者已经下岗的,重新进行培训,然后提升他们的技能。这个信号我觉得是跟中央提出的“六保”“六稳”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致。企业在这当中应该配合中央的用意,积极参与对即将下岗或者已经下岗人员的培训,然后把社会责任承担起来,也就是说赋予了企业以及相关培训机构新的职责、新的使命和新的用工政策。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这是中央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要落实好这项举措,您觉得重点和关键工作是什么?
刘瑞:首先是要明确这笔钱的目的是什么,这笔钱的使用跟其他简单培训资金的使用还不太一样,一定要把这个目标明确了,然后按照这个目标来做,使得资金能够达到它应有的效果。第二就是这个钱还是要落实责任的,因为这笔钱应该说它有专项用途,专项用途应该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来落实责任。再有就是标准很重要,因为你设定的岗位培训一定是跟新的职业标准要对接,因为我们这几年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工种,推出新的适合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标准,那么培训要严格跟这个对接起来,不能按照一般的岗位来培训。还有一点就是资金要循环使用,因为它本质上来讲是把失业保险基金转换成了一种继续教育支出,这个钱需要有一个循环,有一个可滚动的机制来促进这种循环使用。
记者:这1000亿元不是一笔小数,要用好这笔钱,应该怎样强化资金的监管?
刘瑞:首先得有指导,必要时派出工作组或者指导员,来给使用这笔经费的企业或是相关培训机构,要给予工作的明确指导。第二就是要加大财会部门的审计审核。第三就是要注意倾听用人单位对这笔钱和这批人培训结束以后使用情况的反馈,把这个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工作。实际上这对培训工作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记者:我们还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您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培养还是在企业中培养?这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更多要用在企业里还是校园里?
刘瑞:我主张两个都要考虑。因为我们现在发展一大批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承担新工种、新技能培训的,这种职业技术学校如果跟企业对接好了,跟企业直接建立一个用人的契约化机制,那么这部分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是适合的,而且效果会比较好。还有一部分大中型企业自己本身建有培训基地或者是人力开发部门,这些部门经过审核,具备动用这笔钱来进行培训在职人员或者是下岗人员的条件,也可以纳入到资金的使用范围,然后通过必要监督指导来鼓励企业。所以这两个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快的把资金用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