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年来,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

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纵深推进。产业协同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近期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并采访相关企业、部门负责人,切身体会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下的丰硕成果与深刻变革。

产业转移见到成效 协同创新受重视

2月17日傍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下称南港工业区)检查站门口,证券时报记者看到一辆辆重型卡车有序驶离园区。一位中石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已经开工一年多,最新动工的有润滑油项目。

一辆吊车正驾离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贺觉渊/摄)

中国石化这里项目仅是南港工业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业项目的一个缩影。相关信息显示,自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南港工业区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以来,南港工业区成功聚集了来自北京的“三桶油”、北京燃气集团,河北省新奥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南港工业区已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30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另据天津经开区数据,2014年2月至今,天津经开区共落地京津冀协同项目超过2102个,累计吸引投资超6514亿元,注册资本金超3101亿元。

夜幕降临,天津南港工业区的卡车车队从工业区驶出。(贺觉渊/摄)

九年来,河北在产业承接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北京统计局最新数据, 2022年,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95个,2014年以来累计转入4.39万个,其中近八成为北京转入,廊坊、石家庄和保定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河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河北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三区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顺利实现。

北京通州区(下称通州)与廊坊北三县(下称北三县)地区的区域协同也迈上了新台阶。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两地地区生产总值是2013年的2.1倍。随着通州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连续四年举办,两地累计签约实体项目和合作事项已达到161个,投资金额达到1080亿元。

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感受到,京津冀在做好产业要素流动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化布局,“北京创新、天津孵化、河北转化”受到三地重视。河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强调,今后五年将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刚来园区时,我们只拥有一、两个在基地里的工位,随着公司发展,逐渐扩展到一间房、一栋楼。”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科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芯数字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李丹向记者讲述着企业的发展经历,“当地政府和园区为我们提供了租金减免、税收补助、人才补贴等各方面优渥条件,中关村还为我们企业的市场推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我们对接政府、对接上下游产业链。

据了解,河北唐山正加强京冀(曹妃)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两个承接主平台建设,以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各地区协同创新是谋求新的增长点的关键,在这方面应该出台一个京津冀协同创新整体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张可云对记者说。

重大产业渐次落地,美好蓝图加速绘就

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被称为“未来之城”。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雄安新区更多以“大工地”的样貌示人。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的实地探访,这一固有印象有望在不久后被打破。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主建筑(江聃/摄)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记者在位于容东片区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周边看到,周围已经高楼林立,来往车辆络绎不绝。附近居民告诉记者,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已经有不少北京的公司在这里设立了办公地点,服务中心还为企业提供了员工宿舍服务。

新年伊始,雄安新区市场化项目——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批入驻企业,40余家企业集中入驻。而在雄安新区的首批市场化项目所在地——雄安站枢纽片区。中国二十冶北方公司副总经理黄骥告诉记者,该公司雄安高铁站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作为枢纽片区内最后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将全面贯通片区内全部市政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预计在2023年10月完工交付。此前,中国能建、中交集团相继在这里拍下了地块开发权,计划打造产业园。

雄安新区始终在不断健全承接疏解服务机制,完善承接疏解配套政策,多并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增强新区对疏解单位及其员工的吸引力。2月初,首批雄安“雄才卡”向社会公布。持有“雄才卡”可在交通出行、医疗健康、车驾管理、子女教育等15个方面享受服务。

2023年,雄安新区将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并推进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建设。

不仅是雄安,在2023年,整个京津冀区域的项目建设都值得期待。今年,北京将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联动,包括将实现三所“交钥匙”医院项目竣工交付。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进度也将加快。

河北在今年将继续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包括抓好曹妃区、渤海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平台建设,推动一批疏解项目落地。今年廊坊临空经济区计划完成投资360亿元以上,近日廊坊临空经济区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工活动,首批9个重点项目类型涵盖航空科创服务、现代商贸物流和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总投资60.7亿元。

根据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天津市2023年重点建设、重点储备项目安排意见》,2023年,该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73个。记者注意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天津科学实验基地项目、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项目等中国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项目在列。据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介绍,目前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土建基础全面完成,建构筑物全面封顶,设备安装全面展开,计划年底全面建成。

拓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广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对于今年乃至今后五年如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京津冀三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广度。

截至目前,河北、天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已经取得新突破,但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拓展绝非易事。张可云对记者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否的标志是三地是否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是衡量京津冀协调发展深度的唯一标准。“广度”则是指京津冀三地的全方位合作,建立不同行业的协同发展网络,在同一领域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具体发展思路上,京津冀三地各有侧重。其中,北京提出将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协调联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天津提出将主动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趋势,在滨海新区各开发区、中心城区主要功能区和各区产业园区聚焦提升要素承载能力;河北提出将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打造“两翼”发展新格局。

在张可云看来,京津冀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区之一,各地区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应该站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度来确定,依据产业链进行合理分工。此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跨区域活动,地方政府不能为异地企业的发展设置障碍,约束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记者:贺觉渊 江聃

采访嘉宾:张可云

嘉宾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图文/供稿:证券时报

设计 责编:于晓洋 马文林

审核:张可云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