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第五届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24-06-28 阅读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6月22日,第五届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本届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以期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加快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参会学者合影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支晓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支晓强表示,本届论坛邀请国内区域经济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学科发展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希望学界同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前沿领域,加强平台建设,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学科的现代化水平。金成武代表《经济研究》编辑部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欢迎与感谢,同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为本届论坛顺利召开付出的辛劳。金成武表示,本届论坛期待各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当前区域经济学科前沿与重要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梁琦和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郭爱君分别作主旨演讲。

  杨开忠以《含空间维绿色低碳发展综合机理与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构建了可有效用于分析、预测、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机理综合模型IWB,并以我国碳排放、水足迹和废水排放为例,应用和验证了这一机理模型。

  洪俊杰以《中国区域经济走廊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廊的内涵界定与形成机理,提出打造黄渤海经济走廊的“两大高地”和“五大走廊”战略构想,促进山东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推动南北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周毅仁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难点及有关建议》为题作主旨演讲,强调“如何解决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与“如何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的两个核心任务中“如何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的重要性,提出要构建评价协调发展和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形成解决区域差距问题的制度化安排。

  刘秉以《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下区域经济研究的大致方向,分析了区域经济学研究如何应对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挑战,并提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孙久文以《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深化》为题作主旨演讲,从学理角度探讨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形成脉络、理论逻辑等进行论述,并强调新时代要通过区域开发、产业转移、区域创新与政策优化等途径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郭爱君以《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及其协调》为题作主旨演讲,分析了古代南北经济差距的形成与演变及其内在逻辑,并从大运河的运输与贸易、差异化政策的实施、深化南北区域干部流动、建立开放型分工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古代中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启示。

  本届论坛共收到征文234篇,经组委会初步筛选进入审环节的论文为58篇。然后,组委会邀请国内知名区域经济学者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采用评级与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匿名评审,最终推选了22篇论文在本届论坛的平行论坛报告和讨论。平行论坛上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创新、区域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五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交流。

  据了解,区域经济学者论坛致力于为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最新的前沿与优秀研究成果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经全体发起单位讨论决定,下一届论坛将在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