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求“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这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重要部署。
「把握好三大战略」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不是政策的简单累积,而是通过发挥战略叠加的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性实现战略互补与赋能,推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战略叠加能够放大单一战略的效应,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例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相结合,可以在区域内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相结合,可以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形成叠加效应。
战略叠加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成渝都市圈在叠加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逐步提升经济竞争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叠加,有助于强化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战略叠加能够促进区域联系、提高经济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通过将部分产业和人口转移出去,有序疏解了非首都功能;天津通过加强与北京、河北的合作,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河北通过承接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其实施内容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既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也推动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区域重大战略特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的实施,以实现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等目标,具体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实施区域重大战略,重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开发内容,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二是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三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当注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为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审批的首个跨域交通项目,水乡客厅东西向主干道浦港路东延工程西起吴江区思古甸港,东至青浦区沪青平公路。其中的雪落漾桥位于上海、江苏交界处,主桥跨径280米。
「加强分工与合作」
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是积极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保障。
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广大地区;形成了“两横三纵”的战略轴带,支撑和串联起了一个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
新形势下,发挥好现有增长极的作用、积极培育新增长极愈发重要。理论上,增长极特指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区或产业,通常具有高增长率、高创新能力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 识别一个城市、一块区域是否可以成长为新增长极的标准,包括经济增长潜力、产业集聚程度、科技创新能力、区域连通性等多个方面。例如,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逐步提升区域连通性和经济增长潜力,成为新的增长极;上海和深圳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程度,可进一步发挥重大增长极的作用。
就新增长极的形成机制与驱动因素而言,主要受政策支持、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影响。其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连通性是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培育新增长极的关键抓手,加强政策支持是培育新增长极的必要手段。
新形势下,重点要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和利益协调,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集中人力和物力,提高主导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包括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欠发达地区需从自身战略定位出发抓住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建设落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对新增长极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区域与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针对政策协调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研究战略叠加的机制和效应,优化政策设计和实施。
此外,还有必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发挥科研成果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效应,探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立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作者:孙久文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责编:马文林
审核:孙久文 宋枫
相关新闻
-
牢记嘱托走新路 改革创新促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员大会召开
2025/01/07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合作论文获第二十三届 “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2025/01/03
-
应用经济学院“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20期)举办
2025/01/03
-
人大-北工商-首经贸应用经济三边论坛举办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