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黄隽:将“双碳”理念 纳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发文时间:2022-09-02 阅读次数: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双碳”目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双碳”理念与我国博物馆强国的目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8月24日,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观看展览。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博物馆之城+双碳”的重要性

博物馆是城市的会客厅。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视野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在建设“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之城+双碳”是中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双碳”目标引领我国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开创绿色节约型路径。“双碳”目标不仅是科技、能源、环境等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生态文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博物馆既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更是社会进步的见证者,时刻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博物馆之城+双碳”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之城+双碳”可以长期降低博物馆运维成本。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毋庸置疑,“双碳”博物馆的资金投入明显高于一般博物馆,这往往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预算决策。而人们往往对博物馆建好后的运营维护费用关注不够,“双碳”理念下的博物馆供暖、制冷、照明、水电等费用都远远低于一般博物馆。也就是说,虽然从短期看博物馆建设投入成本较高,但是从长期来说,每年的运维成本会大幅降低。因此认识和理解“双碳”博物馆短期与长期成本非常重要。

文物保管、运营等费用较高,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自我造血机能相对较弱,养馆压力普遍较为沉重。数据显示,一些建设总成本约为10亿元的博物馆每年在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费用高达1亿元左右。因此,“双碳”博物馆建设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实现博物馆更加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在京开幕。图为观众参观3D打印结合传统工艺仿制的错金银云纹尊。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博物馆建设如何落实“双碳”理念

基于以上分析,博物馆建设如何落实“双碳”理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将“双碳”理念融入“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全过程。最近十年,各地博物馆的数量明显增加,各城市都将“博物馆之城”与文化中心打造联系在一起。需要将“双碳”理念纳入“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将“双碳”作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目标,需要前瞻性的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并认真执行博物馆“双碳”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将节能环保理念纳入新建和改建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全过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博物馆之城+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节奏,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因地制宜,既要防止运动式和简单化的“一刀切”,又要防止好高骛远和不符合国情目标导致的投资浪费“一哄而上”等问题。

降低博物馆建筑材料的能耗。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文物艺术品的场所和文化地标,文物保管要求密闭性、恒温、恒湿、恒氧等,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设计都比一般楼堂馆所建设标准要求高很多。数据显示,建筑耗能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占比最高的三大领域,建筑耗能占到社会总能耗的重要比重。因此,新建和改建博物馆需要重点关注建筑材料。按照绿色节能、智能建筑标准和建材来设计和建造博物馆,从建筑材料的稳定性、安全性、可回收等性能全流程把控。适应气候的各种特征和自然条件,进一步减少对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此外,在设计和建造博物馆方面,将其建筑体量由大变小进行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降低博物馆运营维护费用。在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中,充分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采用自然采光、风力发电等节能措施。按照天气情况分门别类,进行阴天模式、自然光模式、一般模式、开幕式模式、高光模式等设计照明方案,普遍使用节能型灯具照明,降低博物馆运维成本。

我国正在全面迈向数字技术时代,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博物馆的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在运营维护中,博物馆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动态监测博物馆内的温度、湿度、微粒物、二氧化碳、甲醛、噪音等环境因素,对博物馆环境数据进行实时有效地管理、评价和调控,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使文物处于稳定、清洁、安全的存放环境中,将减少博物馆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作为博物馆运营的重要目标。

实现展陈材料的多次循环使用。博物馆每年都会推出一些展览,伴随着现代数字技术与多媒体设备使用越来越普遍,一方面,展览的参与式、沉浸式、科技感等成为常态标配;另一方面,展览的平均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不少展陈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大型展览开幕式场面宏大,花费很多的经费,相当数量的材料使用是一次性的,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实现材料的循环多次利用,减少博物馆展陈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大幅度降低展陈和运维成本,将节约型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人的理念。

最近几年,博物馆在丰厚的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生态美学和设计美学的成分显著提升,博物馆不仅有厚度,更有温度。博物馆需要推动新发展理念,走进社区和百姓生活,不断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成为与公众交流情感和提升修养的场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 黄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