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2023年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环日行者访谈团队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5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为期10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访谈团调研第三站来到了萨迦县,“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闻名中外的萨迦寺就坐落于此。萨迦县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喜马拉雅北麓;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素有“雪域敦煌,千年萨迦”之称。
脱贫攻坚初期,萨迦县10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6.6%。2019年12月,萨迦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原107个行政村,3579户13531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2700元左右增长至2019年底8282元,实现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牧区致富能力显著提升。
推广连片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优化第一产业
8月25日上午,访谈团前往萨迦县扯休乡。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安子栋副教授、陈婧思老师和王漫玉同学对萨迦县扯休乡党委书记普琼、萨迦县扯休乡乡长楚波、萨迦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边贵、萨迦县扯休乡吉雄村党支部书记次旺多吉进行访谈。他们向调研团介绍了萨迦县大力推广土地连片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优化第一产业的发展历程。
魏楚教授与扯休乡党委书记普琼交流
萨迦县辖域总面积5748.81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草场645万亩、湿地面积11.5万亩、林地面积59.5万亩,具有较广袤的土地资源。但在过去,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缺乏,萨迦县以扯休乡为代表的许多区域土地基本处于干旱且无灌溉设施状态,极大的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
为促进改善民生,推动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政府规划开展拉洛水利工程,该工程是迄今西藏水利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也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20年12月,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正式发电并试通水成功,使萨迦县内的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区域由过去的“旱区”变为“灌区”。
依托拉洛水利工程创造的良好条件,萨迦县政府深入推进农牧区改革,严格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开发灌区耕地,打破地域限制、条块分割,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土地集约、规模利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2022年,萨迦县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70%,被评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农业由传统的个人作业转变为集体作业,土地由集体耕作,农牧民则从集体中取得分红。这在有效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也释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为防止“等靠要”思想,扯休乡提出对外出务工的奖励机制:对于外出务工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个人,给予医保等保障性支出的减免。该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率,使农牧民在农业集体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务工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陈婧思老师访谈萨迦县扯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楚波
安子栋副教授访谈萨迦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边贵
王漫玉同学访谈萨迦县扯休乡吉雄村党支部书记次旺多吉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壮大第二产业
为破解“无工不富”难题,萨迦县在优化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以“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的发展思路,持续壮大第二产业,进一步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
在脱贫攻坚初期,萨迦县充分考察市场需要,结合本县具有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可能性,确立了“有机种养加工业、建筑建材业、清洁能源业、民族手工业”四类第二产业发展道路:依托气候优势和自然条件,发展青稞、藏草药的深加工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发展花岗岩开采加工等建筑建材产业和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民俗资源,开发藏香等民族手工艺品制造业。形成“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的战略布局。
2023年,萨迦县“四上企业”达6家,高薪雪莲水泥厂、孜松建筑公司、强大建筑公司、元府实业公司等产值达3.5亿元,拉动经济1.6亿元。查荣乡花岗岩、吉定镇查嘎矿山、卡吾地热能、5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不断壮大的第二产业,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访谈团在萨迦县扯休乡昆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
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提升第三产业
8月25日下午,访谈团前往萨迦县萨迦镇调研。应用经济学院安子栋副教授对萨迦县县委常委、萨迦镇党委书记珠罗泽仁进行访谈。
安子栋副教授访谈萨迦县县委常委、萨迦镇党委书记珠罗泽仁
萨迦县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闻名中外的“萨迦寺”就坐落于萨迦县萨迦镇。近年来,萨迦县面向“三产不断提升”的发展目标,以旅游服务业为核心,持续打造“帝师故里、雪域敦煌、千年萨迦”文化旅游品牌;推进萨迦古城核心区改造,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卡吾温泉、北寺遗址、冲拉山观峰台、宗国民俗村、元巧手工业基地等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将萨迦县构建为全域旅游城市,留住游客、带动消费,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
萨迦寺作为萨迦县的核心文旅地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萨迦寺内有近千年历史,高10米、长60米的经书墙,藏有古籍逾1万卷,经书逾4万卷,包括珍贵的贝叶经、《布德甲龙马》大藏经和元代坛城壁画、古瓷器等文物古迹。近年来,萨迦县政府持续推进对萨迦寺经书的电子化扫描和翻译工作,这一工作将有利于深入挖掘萨迦寺历史文化积淀和保护珍贵文物,进一步提高和宣传萨迦县文旅价值;更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溯源,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2年,萨迦县文旅园区建设加快推进,4000万元古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施,全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收入745万元,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和文旅全产业链发展。
访谈掠影
博士研究生王漫玉访谈萨迦县扯休乡吉雄村脱贫户多吉
访谈团在萨迦县扯休乡吉雄村与当地领导干部合影
访谈团参观萨迦县扯休乡曲姆拉日种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832+大国边疆”日喀则圣湖访谈团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