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7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建的“832工程”广西线兴隆百色队从百色市出发,开启为期3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百色市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调研工作。
本组调研的第一站是百色市西林县。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东连百色市田林县,北接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毗邻贵州省兴义市和云南省罗平县、师宗县,南邻云南省邱北、广南、富宁三县。全县辖8个乡(镇)共9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约16.6万人,县域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境内地貌独特、河流众多,森林茂密。西林县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沙糖桔等地方特色产品,且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姜晶、西林火姜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誉为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沙糖桔之乡”。
西林县地处群山环绕间,交通不畅、工业基础薄弱,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状态,是原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据统计,2015年底西林县共有4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147人,贫困发生率为33.23%。2016年,深圳市罗湖区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对口帮扶,与西林县携手打响脱贫攻坚战。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到2019年底,西林县已经累计脱贫38个贫困村4945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1%。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批复同意西林县整体脱贫摘帽。
▲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村貌
引进优质产业,注入扶贫动力
7月30日上午,调研团到达西林威后湖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考察当地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团在养殖示范基地了解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该养殖基地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主要养殖蛋鸡,目前蛋鸡存栏1万余羽,日产蛋量9000多枚,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养鸡场引进了6条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喂料、灌水、收蛋等环节的自动化,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还能保证当天出产的鸡蛋当天收集,有助于提高鸡蛋的质量。该养殖基地还是“广西阳光助残基地”,基地年内带动残疾户132户(其中绝大多数为脱贫户),为残疾户免费提供价值1750元的鸡苗、饲料供其饲养与销售,同时还为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劳动示范、跟踪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残疾户通过养鸡实现增收。
▲调研团在养殖示范基地合影
随后,调研团来到正和牧业生猪养殖基地展示厅考察调研。
正和牧业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现代化养殖企业,2020年,通过深圳市罗湖区的牵线搭桥,西林县引进正和牧业(广西)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投资4.82亿元,其中粤桂合作资金1000万元。目前一期已建成占地6000余亩的种养循环基地,并于2021年投产。基地中养殖了能繁母猪13000头,每年可出栏超30万头生猪(含仔猪);2022年,基地仅生猪销售方面就已实现超过8000万元的年经营收入。同时,基地实施“种养结合”,将猪粪、养殖尾水等加工成肥料,每日产出的50吨粪水不仅可用于种植基地中的沙糖桔、西贡蕉、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还作为有机肥供给向周边4个村屯,覆盖1200余亩农田,也带动了周边农田实施水肥一体化种植,整个基地全年可转化养殖尾水约2.3万吨,年生产有机肥原料约1.5万吨,实现了“养殖业带动种植业”的循环农业模式。
▲调研团参观正和牧业生猪养殖基地展示厅
当前,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为全县的养殖合作社(基地)、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饲料,对合作社(基地)商品猪实行保利润回收。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广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通过收益分红、提供岗位、实施培训、提供仔猪等方式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收益分红方面,公司每年向全县50个村各分红1万元(按照1000万元广东帮扶资金的5%分红),充实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岗位方面,公司每年安排周边乡镇、村屯不少于100人务工,其中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不低于10人,还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参与生猪养殖。实施培训方面,公司每年举办若干期50人以上的养殖技能培训班,以满足有发展意愿的群众的需求。提供仔猪方面,脱贫户、低收入户可以八五折的优惠价从公司购买仔猪。
▲调研团在正和牧业生猪养殖基地展示厅合影
7月30日上午10时许,调研团抵达西林县驮娘江沙糖桔产业示范区开展调研。
该示范区由广西西林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桂洁公司”)主导运营。示范区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地发展现状、扶贫助农路径等情况。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西林县沙糖桔种植总面积高达18.62万亩,投产面积17.3万亩,年产量达40万吨,每年可为西林县带来20亿元的收入。目前,该园区共种植沙糖桔530亩,均为使用高位嫁接的先进技术种植的“金秋”优质品种。该品种沙糖桔具有早熟的特征,每年十月可上市,一株果树可以产果100-200斤,一亩地可以产出6000-8000斤,平均收购价约为3元一斤。2018年,该园区荣获自治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的荣誉称号。
▲调研团在驮娘江沙糖桔产业示范区调研
西林县于2007年引进桂洁公司投资兴建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园区。桂洁公司是一家以柑橘种植为主导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出资、出技术,农户出土地、出力,政府出苗木、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三方共同建设开发园区,探索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新道路。2021年,全县参与种植沙糖桔的农户人均7.4亩,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调研团在驮娘江沙糖桔产业示范区合影
秀美新丰村,脱贫新气象
7月30日上午11时,兴隆百色队抵达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调研。
新丰村于1998年因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淹没由西林县马蚌镇搬迁而来,是一个移民新村,共有90户386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由于人均土地较少、基础设施差等原因,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村共有贫困人口60户262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新丰村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村共建设合作社1个,油茶种植基地1个,水果种植示范园1个,油茶加工厂1个,民宿2家。种植沙糖桔960亩,油茶1389亩,全村产业覆盖率达94.3%。2017年,新丰村宣布所有贫困户脱贫,是百色市最早实现全村脱贫的村之一。
▲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熊章乐向调研团介绍新丰村脱贫攻坚前后的巨大变化
在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熊章乐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西林县仁鼎农业有限公司所承包的百香果园区。目前,仁鼎农业有限公司在村内流转土地150余亩,用于种植优质品种百香果“钦果九号”。公司负责人王仁为调研团介绍了园区基本情况和百香果的种植流程。目前,该园区首批上市的百香果亩产2000斤,全年亩产可达5000余斤,收购价在10元左右。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百香果园区就近务工,每日可获得不低于130元的收入;据王仁介绍,公司已带动村内百余人就近务工,每天需要的劳动力至少有二三十人。在百香果等产业的带动下,新丰村去年人均纯收入为2.6万元,已经远高于贫困线。
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梁振宇访谈了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熊章乐。熊章乐介绍了新丰村脱贫致富的历程。他说,最初发展沙糖桔产业时,通过合作社带动、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带动等形式引导村民发展,并且党员带头先行先试,这些举措也成功激发了村民们“造血”的内生动力。他表示,2018年起,村里还开展了各类示范户评比,每年评出“好夫妻”“好儿女”“好邻里”等示范户,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展望未来,熊章乐说道,当前村里还在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民宿、游船、采摘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感受新丰村的秀美风光,也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梁振宇访谈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熊章乐
▲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熊章乐给“832工程”的留言
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崔征洋访谈了新丰村脱贫户吴万德。吴万德一家生活曾十分拮据,但在村领导和脱贫帮扶人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成为新丰村的种植大户,种有20亩沙糖桔果树,年收入可达5-6万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最令吴万德感动的就是新丰村熊书记和县里派来的帮扶人员不辞辛劳地多次在他家走动了解情况,顶着烈日在地里帮他筹划果园建设并申请果树补助,帮助他进入该产业。此外,村里还为吴万德的两个子女申请了教育补助。目前,吴万德的两个子女均已完成学业参加工作,每月还可为家里增加2000元左右净收入。
▲崔征洋访谈新丰村脱贫户吴万德
用好资源“势能”,注入发展“动能”
西林县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均较为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410万亩,2023年可采伐林木蓄积59.54万立方米;县域内有3条河流可以发展水力发电,全县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可开发量18.76万千瓦。近年来,集聚的资源“势能”正为西林县不断注入发展的“动能”,也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平衡。
7月30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威后水电站考察调研。
威后水电站所在的驮娘江流域建设了包含了十余座水电站的驮娘江梯级电站群,其中威后水电站是该电站群的第一级水电站。威后水电站于2007年11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为3.2万千瓦,多年来年平均实际发电量超过1.3亿千瓦时,发电量约占驮娘江梯级电站群的20%。以威后水电站为代表的水电工程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了西林县的水利资源,以电力为推力,助推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调研团参观威后水电站
▲调研团在威后水电站综合楼前合影
7月30日下午,调研团来到位于西林县金山产业园区内的广西玖鼎木业有限公司,了解当地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广西玖鼎木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21年,占地130余亩,目前已建成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8200平方米的普通厂房,拥有40余台多片锯等设备、1台环保锅炉、12个120方烤房以及10台全自动压板机,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端香杉木指接板材的企业。公司2023年年产值约为5982.63万元,纳税额达102.34万元,2024年1月至今的产值已达到5994.74万元。
▲玖鼎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向调研团介绍公司经营情况
目前该公司有在职员工132人,其中包括39名脱贫劳动力;该公司还为劳动力提供了木材加工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为长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公司使用的原木主要也由西林县内收购而来,使更多的本地企业和农户受益,也助推了当地木材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打通致富道路
7月30日下午4时许,调研团来到西林超年高品质六堡茶产业园,考察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和扶贫成效。
西林县四季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为六堡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目前县域内种植有10万亩茶叶。据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西林县的气候条件很适合茶叶生长,所产茶叶的品质优于广西多数地区,且西林县没有“回南天”,更适合茶叶的储藏。
西林超年高品质六堡茶产业园是由西林县农村投资有限公司与广西吾茶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其中前者主要提供生产场地、设备,后者主要提供独特的六堡茶冷发酵工艺、超年六堡IP及其强大的营销渠道。该产业园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整合粤桂协作资金1072.42万元;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约10000平方米。
▲调研团在超年高品质六堡茶产业园了解情况
产业园依托西林县优质生态茶源,采用“村集体+公司+茶农”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茶叶产业的延链、补链和强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扩源提质,提升了联农带农富农的效果。
产业园采购当地群众茶叶作为原料,助推西林茶产业发展,自2023年10月投产以来,截至目前共收购干毛茶41万斤,产出高品质六堡茶成品25.8万斤,总产值约2100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高品质六堡茶1000-2000吨,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3亿元。此外,产业园目前吸纳了本地劳动力47人就业,其中包括20名脱贫人口,自产业园投产以来,务工人员的平均务工收入增加了3.15万元。前期投入的1072.42万元粤桂协作资金用于建设近2000平方米的六堡茶标准化厂房,该厂房租给公司使用,每年业主单位按照投入粤桂协作资金的5%收取租金收益(即每年53.62万元),作为全县3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每村每年收入1.41万元。
▲调研团在超年高品质六堡茶产业园合影
最后,调研团来到西林县句町田园综合体项目,了解当地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句町田园位于西林县八达镇,是西林县首个田园观光综合体项目。西林县依托其独特的“原生态”特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挖掘农业、文化、生态等特色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田园风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园区。句町田园休闲旅游区项目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构建了一个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综合体,包含旅游、餐饮、民宿等多种业态。
▲调研团在句町田园了解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目前,句町田园采取“党建+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句町田园所在的八达镇红星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群众100亩土地,再转租给句町田园,句町田园每年支付红星村集体经济用地租金每亩2000余元。句町田园正常运营后,红星村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预计5万元以上。此外,句町田园优先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共解决了周边群众就业500多人次,带动了群众增收。
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梁振宇访谈了西林县八达镇党委书记农程亮。农程亮介绍了其曾任职的西林县马蚌镇开展脱贫攻坚的经验与举措。他说,当时所有工作都围绕脱贫发挥,一方面落实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另一方面通过干部“一帮一联”、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措施精准帮扶。农程亮总结道,发展扶贫产业时,应优先选择稳定的产业,尽可能做到回报更大、风险更小,并带动群众“应种尽种、应养尽养”以实现脱贫致富。回忆起脱贫攻坚的历程,农程亮动情地说:“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每个干部都值得书写、也值得记忆。”
▲梁振宇访谈西林县八达镇党委书记农程亮
▲西林县八达镇党委书记农程亮给“832工程”的留言
脱贫攻坚显成效,创新策略助振兴
7月31日上午,调研团到达西林县政府和西林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脱贫攻坚亲历者访谈。
应用经济学院梅应丹副教授访谈了西林县副县长刘运日。刘运日重点强调了脱贫攻坚在群众收入、特色产业、农村基础设施、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等方面给西林县带来的显著变化。他介绍了西林县发展的“5+2”特色产业,尤其是柑橘、茶叶、油茶三大产业。刘运日还详细介绍了西林县如何通过开展“走百村进万户”普访活动、“扶贫政策我来讲”“乡村夜话”“一带六帮”和表彰先进典型等活动来扶志扶德,有效转变贫困群众思想,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
▲梅应丹访谈西林县副县长刘运日
▲西林县副县长刘运日给“832工程”的留言
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郝浩宇访谈了西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树雄。黄树雄局长详细介绍了该县在识别贫困人口方面的机制和方法。西林县创新地设计了18大类98项可衡量识贫指标,将难以量化的收入指标转化为住房、家电、农机、饮水、用电等可视化指标,以打分形式评估,全面、真实地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后续的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黄树雄还介绍了脱贫攻坚系列政策对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积极影响。
▲郝浩宇访谈西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树雄
▲西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树雄给“832工程”的留言
行程预告
接下来,兴隆百色队将前往隆林各族自治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敬请期待。兴隆百色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西林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西林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养鸡场中的自动化生产线
▲沙糖桔产业示范区中,漫山遍野的沙糖桔树
▲新丰村中种植的百香果
▲工人正在标准化厂房中生产六堡茶茶砖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举办“玉华成长奖学金”系列活动
2024/12/21
-
应用经济学院学生王漫玉获中国经济学博士生论坛最佳海报展示奖
2024/12/21
-
百所经院院长齐聚 共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12/19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利亚德集团开展调研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