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为了通过真实的奋斗历史和深入的调研实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四史”教育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环节,培育“三有”人才,助推学院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应用经济学院于2021年推出了“读懂百年奋斗史 三有人才启新程”系列实践活动暨“认识祖国”调研团。4月23日至25日,刘瑞教授带领首支“认识祖国”调研团队伍前往甘肃省宁县开展黄河流域考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曾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国务院今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创新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梯田和淤池坝建设。

地处陕甘交界处的甘肃省宁县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十年的重中之重,正抓紧编制相关规划。本次团队开展专题考察调研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了协助宁县制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此前,在刘瑞的带领下,相关团队已经先后协助宁县制定了《宁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

在2020年,宁县实现整体脱贫,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调研期间,调研团多次与宁县政府部门组织座谈会,就宁县发展方向、区位优势、新兴产业发展、土地使用、人员流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现状以及困难和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讨论。

4月24日上午,调研团参观了宁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宁县县城城郊马莲河沿岸处,该厂基础过滤、沉淀设施已经建成,目前正在建设的二沉池、中间水池以及深度处理车间预计2021年底建设完备投入使用。调研团了解到宁县城的污水经由下水管网送到这里,经过沉淀去砂、去泥、加氯后排入黄河的支流马莲河。该污水处理厂最大处理污水能力为5000立方米/天,目前每天处理污水3500立方米。调研团还了解到目前该厂的最大困难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堆积,污水经处理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农作物施肥,因此应尽快找到污泥的出路发挥其经济价值。结合未来更深层次的考察,污泥堆积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在未来制定的规划中详细给出。

随后,调研团到在泾河甘陕缓冲区——宁县污水排放的下游地区,实地考察了泾河与马莲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这里是陕甘交接地带,河谷地势低平,两侧青山绵延。调研团了解到当地政府在此设有水质检测站点,对河流沿岸企业取水及排放、企业产污排污及废水处理进行监管,这样就可以更好掌握当地工业的发展是否对水质存在污染,进而促进该流域生态保护。调研团认为应该多设置监测点,更新检测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污染治理效率。调研团还去考察了该缓冲区附近的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该厂最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500立方米。调研团了解到该厂建设完备、运转正常。

24日中午,调研团实地考察了宁县农户的苹果园。在当地的农产品中,苹果是宁县的一张重要名片,苹果也是让宁县实现脱贫摘帽的一个重要“功臣”。考察时,调研团了解到宁县苹果早年从荷兰引进,果苗栽种成活后通常三年后开始挂果,苹果种植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目前,宁县苹果的最大问题是销路没有完全打开,苹果的知名度不高。调研团了解到,为把苹果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宁县政府计划举办“苹果园马拉松”,以增加宁县苹果的曝光度。调研团认为宁县可以结合电商、直播、网红带货等方式增加苹果销量,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后续我们也会在发展规划中的第一产业模块中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协助宁县苹果走向全国。

24日下午,为了解宁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团实地考察了宁县的印象莲花池景区和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调研团了解到两处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难以吸引游客。调研团初步分析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主要还是由于道路、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调研团认为需要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公共交通旅游专线,具体内容将在规划中呈现。

宁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228名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长眠于宁县。调研团于25日上午参观了宁县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宁县的发展历史,学习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在实践中接受了一次党史教育。

刘瑞在细致考察调研后认为,科学合理编制发展规划,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进一步促进宁县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意义重大。调研团将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宁县制定未来十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努力为宁县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