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应用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十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9-09-30 阅读次数:

9月25日晚,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十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734会议室举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教授做了主题为《数字经济:重塑社会未来》的演讲。此次论坛讲座由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系主任方芳教授主持,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理事长方竹兰女士点评。

3175dfb890824181a90438c27423e04b.png

方芳首先对杨培芳的带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指出,数字经济是当前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各界人士也普遍认同其对经济社会的颠覆性影响,但仍未对影响范围、影响方式和影响机制等诸多问题达成共识。今天有幸请到杨教授做“数字经济:重塑社会未来”的主题演讲,相信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字经济。

杨培芳结合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长期的理论探索,主要从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数字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做了演讲。

在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方面,杨教授首先提出了自己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解,即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计算机、数字通信和传感等)及其网络,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新经济成分或新经济模式。数字经济的实质是信息经济,大致经历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大时期(三者存在相互交叉)。当前,数字经济正处于信息生产力时代,即由信息或知识劳动者,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以及适应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信息资源形成的新型协同生产能力的时代。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方面,杨培芳强调,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在诸多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5G为例,从标准研究立项看,中国21项(移动10项,华为8项,中兴2项,联通1项),欧洲14项,美国9项,日本4项,韩国2项。从核心专利看,中国华为2160项,芬兰诺基亚1516项,中国中兴1424项,美国高通921项。但从芯片制造看,我国在芯片设计和封装两大工序处于第一梯队,但在芯片光刻工序中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84afcbd6c4d348bebf24f6617f779081.png

在数字经济对社会影响方面,杨培芳指出,数字经济的信息化之巧不仅能补工业化之拙,其普惠经济的特性还能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一方面,数字经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反逼工业核心技术进步,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为零”将取代传统工业的边际成本递增思维;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传统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利润最大化目标等经典观点向协同共利、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关于未来社会的社会化所有和社会化管理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杨培芳总结道,耕牛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小农封闭,机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资本竞争,信息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网络协同。当前我国社会关键问题是传统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数字信息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不能身体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脑袋还在停留在工业甚至小农经济时代。

方竹兰对杨培芳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尤其赞赏演讲中关于信息生产力的概念界定,以及数字经济对经济学的冲击等经典论断。她认为,在信息生产力已经成为一种新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必然产生新的社会人、新的社会企业和新的社会利益制衡关系。如何运用数字经济思维处理好新时期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将是广大经济学学者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8c425c0f3342476f8138fe4dfd7c3b58.png

杨培芳教授是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现兼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信息通信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1982年开始转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曾任国家信息技术政策起草组成员、国家S-863高技术规划核心组成员,负责和参与多项通信行业重大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1992年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被《经济学家周报》评为年度十大著名经济学家。

本论坛的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40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