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832工程”专题|山西线-晋善晋美队在云州区

发文时间:2023-09-21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202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建调研团,赴山西省开展“832 工程”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山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山西案例、山西经验。

2023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 “832工程”晋善晋美队赴山西省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的第三站是大同市云州区。云州区位于大同市东郊,全区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常住总人口15万,有中国黄花之乡、国家火山公园、生态休闲胜地的美誉。9个乡镇(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吉家庄乡、峰峪乡、杜庄乡、党留庄乡、聚乐乡、许堡乡)、1个社区服务中心、12个社区、128个行政村。云州区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贫困人口由32568人减少到519人,贫困发生率由30.8%下降到0.53%,圆满脱贫“摘帽”。2019年7月,顺利通过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贫困县退出抽查第三方评估。2020年5月,剩余贫困户全部脱贫。

多项举措并推进,齐心协力谋发展

8月21日上午,调研团前往云州区市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宋枫教授访谈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凤瑞。访谈中,王主任指出,脱贫攻坚以来,区委、区政府承担起扶贫主体责任,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黄花、小杂粮等六大产业。同时,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住房安全、医疗教育等保障,推进“爱心扶贫超市”,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尤其是黄花作为云州区的“脱贫宝”,对全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州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全国知名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全区黄花产业,向有组织、有规模、有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宋枫老师访谈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凤瑞

调研团郑㼆老师访谈云州区人大副主任、区委办主任张军。张主任表示,黄花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让集体经济通过合作社发展得到了壮大。黄花产业的管理、加工、销售环节都有钱赚,乡村能够留得住人了,吉家庄村有12名年轻人回到村里,种植黄花3000亩,使该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变成了明星村,呈现出产业好、群众富、村庄美的前景。除此之外,云州区还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了以黄花园为核心、火山群和昊天寺融合发展的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云州区的产业转型。

▲郑㼆老师访谈云州区人大副主任、区委办主任张军

纺织车间增就业,配套设施助脱贫

8月21日下午,调研团抵达西坪镇瓜园村,调研瓜园村纺织车间。瓜园村在致富路上一直不停歇,在发展黄花产业的同时,先后创办了妇女手工柳条编织车间、红灯笼制作车间、春联制作车间。除此之外,瓜园村还利用桑干河小蒲草生长丰富的资源优势,创办小蒲草加工车间,小蒲草在粗加工后,以每公斤8元订单价格出口日本,仅此一项就为村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日均工资100多元,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形成居家产业、炕头经济。

▲调研团调研瓜园村纺织车间

魏子轩同学访谈云州区峰峪乡党委副书记李成。李书记在脱贫攻坚时期任西坪镇瓜园村支部书记,瓜园村在他的带领下成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李书记在访谈中表示,瓜园村的黄花产业正好赶上了好政策,一方面是资金扶持和贫困户补贴,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黄花生长关键期必须得浇得上水,政府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原来的旱地改成了水浇地,平整道路,建设水电设施,智能化喷灌设备,这些措施让瓜园村农民的人均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16年的2400元增长到2022年的1.28万元。

▲魏子轩同学访谈云州区峰峪乡党委副书记李成

随后,俞紫嫣同学访谈西坪镇党委书记张利霞。张书记告诉我们,自黄花产业被确立为西坪镇扶贫产业项目以来,西坪镇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层层阻力,将黄花从最初的引进到后来的推广、再到逐步普及、最后形成如今“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规模种植,这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每一位脱贫攻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每一户脱贫户的不懈奋斗。目前,西坪镇正向精细化做好黄花菜生产、加工努力,不断增强生产加工能力和检验水平,确保黄花菜质量合格、产品达标,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同时积极进入高端市场,做大做强“大同黄花”品牌。

▲俞紫嫣同学访谈西坪镇党委书记张利霞

易地搬迁换新貌,生态宜居展新颜

调研团抵达西坪镇坊城新村,杨曾超同学访谈坊城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支部书记陈巨文。陈书记向我们介绍,坊城新村是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2018年建成使用,搬迁居民为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的村民。在易地扶贫搬迁前,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不具备基本的发展条件,而搬迁后的坊城新村拥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宜居的居住条件和以黄花为特色的产业,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收入增加、幸福度提高的物质精神双丰收。

▲杨曾超同学访谈坊城新村第一书记陈巨文

陈芷琪同学访谈坊城新村脱贫户魏继仁。魏先生在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后入住坊城新村,“以前的居住条件很差,村里卫生不好,交通也不方便。现在搬到了坊城新村,什么都比以前好多了,土地可以流转出去,家人也可以选择外出务工,收入上来了,村里也有不少文化娱乐活动。”魏先生激动地向我们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贫困户的关心。”

▲陈芷琪同学访谈坊城新村脱贫户魏继仁

小黄花成就大未来

8月22日上午,调研团调研云州区黄花综合产业基地。2020年5月11日,在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深入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种植基地,为大同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是总书记对云州区的殷切嘱托,云州区也不负总书记期望,描绘蓝图、出台政策、制定标准、保障服务,切实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落实为黄花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扎实根基。如今,大同的小黄花已经成为农民手中的“脱贫宝”、“致富花”。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位居全国黄花主产区之首,其中盛产期面积15.9万亩。2021年产量14.1万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

▲调研团在黄花综合产业基地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 “832工程”晋善晋美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姚若水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