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博士毕业生“学术新星”(Job Market Star)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陈荣杰以题为《外部产业投资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三线建设”地区的证据》的研究成果荣获“学术新星”称号,将受邀于年会期间作现场报告。
博士毕业生“学术新星”(Job Market Star)评选活动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组织开展,旨在充分展示优秀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能力,本次评选面向在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就读、预计于2024年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评选通知发布后,各理事单位共推荐25名候选人。经过由评选委员会综合考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8所高校9名博士研究生最终获评“学术新星”。
陈荣杰系我院国民经济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林晨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民经济学、经济史、经济结构转型。目前以通讯作者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胡乃武学术青苗奖等荣誉。
其论文代表作《外部产业投资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三线建设”地区的证据》发表于《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该文聚焦外部产业投资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效果,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研究了哪些地区在接受产业政策投资后能够被拉出“贫困陷阱”。在理论上,该文分析了“贫困陷阱”的成因和外部投资的效果,提出资本积累不足、技术落后和市场效率低下是形成“贫困陷阱”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具备高市场效率的前提下,外部投资才可以帮助后发地区逃离“贫困陷阱”,而自然资源禀赋对外部投资有效性的影响不确定。为检验理论假说,该文以“三线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和历史越繁荣的地区,在接受“三线建设”投资后能促使劳动力集聚、关联企业生产率提升和技术外溢,诱发集聚经济的形成,外部产业投资对当地经济的长期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投资的长期效应则没有明显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果为精准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高效率促进公平提供了参考。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完善全链条的立体化科研培养模式,突出科研导向激励、强化科研过程指导、系统搭建科研学术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本领、拓展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图文/供稿:教务办公室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魏楚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