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2021年11月12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题研讨会召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进行。来自高校、科研、企业和博物馆等机构嘉宾参与会议并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教授认为博物馆建设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持续发展从需求与供给双向推动了博物馆行业的繁荣,博物馆的观念和边界不断地拓展,内涵和功能越来越丰富。博物馆对城市赋能和创新的价值提升远远超过其本身。北京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活态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建设需要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路径和模式,探索形成持续动力和活力的机制。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隆旭光表示,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作为文化要素汇集的综合交易平台,一方面可以从知识产权授权与保护角度入手为博物馆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保护博物馆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平台资源推动博物馆与实力较强的文创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促进博物馆馆藏资源创意开发和转化。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武洪滨认为,新时代下博物馆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未来博物馆发展应该更多的重视智慧休闲、拓展视野等功能的开发,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吸引更多的人群走进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章锐回顾了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表示当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已经从过去保存、展出、研究、教育转化成激发人们思考的“试验场”。高校博物馆作为北京博物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教学、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城市博物馆群的活力等多维功能和特征。

中国文物报社博物馆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李晨介绍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情况,指出未来打造北京博物馆之城不仅需要增强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外溢作用,还需将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与博物馆建设有机融合,丰富博物馆的服务形式。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白莹认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应当以博物馆为核心,强化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结合规划设计、文化艺术创意、旅游休闲等多个领域打造产业链条,提升博物馆发展的质效。

北京丰台区文旅集团董事长、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指出,构建北京博物馆体系首先应该将北京城市未来规划布局与北京博物馆体系建设相衔接;其次应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国企与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运用商业模式丰富博物馆的服务形式,让博物馆文化资源“活”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曹佳以大学期间博物馆对他的影响为例,阐释了博物馆在展示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提出,未来博物馆建设要从供给和需求双方视角出发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挖掘资源价值,提升服务功能,吸引和留住参观人群。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李越欣认为,未来博物馆建设应重点发挥数字技术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文化展览的作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公众教育、展品收藏、学术研究等重要功能。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以多种技术赋予文物生动性、互动性,使历史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北规弘都院品牌社培中心街区更新部副部长、史家胡同博物馆副馆长刘静怡介绍了史家胡同博物馆的运营情况,认为博物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多维度赋能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社会博物馆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联动密切,其发展大有可为。

观复博物馆副馆长李瑄分享了民营博物馆运营的思考,认为未来博物馆建设应该要重视自我造血功能的强化,突出人性化的设置和服务,采用数字化工具和喜闻乐见的现代营销模式,拓展博物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递有价值、有温度的文化内容,打造有温度的博物馆。

最后,黄隽对与会专家有价值的思考观点和政策建议进行提炼和总结,表示作为北京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