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开展有组织科研,构建“三三制”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并定期组织高端研讨会,以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近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9期)暨“双周政策分析会”第十期举办,会议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新场景”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协办。会议聚焦数字技术与文化消费,探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发展趋势、创新文化消费新场景等重点问题,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服务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黄浩,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黄隽,副教授苏立、张钟文、李越欣,助理教授董小琦等参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教授主持。
在报告发布环节,黄隽发表了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新场景》的报告。她指出,数字技术创造了丰富的消费新场景,极大提升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体验。此外,她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消费偏好差异。黄隽强调,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可达性和便捷性,还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公平性,降低了参与门槛,减少了文化消费不平等现象。具体来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消费跨越收入和教育门槛,居民的文化参与时间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减弱,文化参与的多样性显著增加。
李越欣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和与会嘉宾进行交流。该项目从需求端入手,通过构建微观数据库,探索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数字技术对居民文化消费、文化参与时间、文化参与多样性、文化创意产出等不同维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李越欣表示,研究将侧重于探索数字经济如何重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参与行为,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人福祉和社会平等的影响。
在分享讨论环节,黄浩指出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文化消费是多元化还是同质化仍待进一步研究。宋洋洋表示家庭文化消费调查很有意义,建议数据库进行跟踪调查和细化消费品类。他指出预算约束导致消费偏好的变化,并分析了线上对线下消费的促进作用。张钟文一方面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强调免费内容会提升消费者福利,并建议进行线上对线下文化消费的替代弹性估算;另一方面,他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和形态,传统文化的消费得到转型升级。苏立指出体验性产品有一定的主观性,认为消费者对结构复杂的作品兴趣较低,分析了线上对线下文化消费促进作用的原因。董小琦建议从数字技术对文化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李越欣提出未来研究需要更严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示后续会对概念界定问题和研究重点进行补充与修改。黄隽表示下一步会继续优化数据库内容,进行不同层面数据的合作,呈现更多的数据研究价值。此外,她强调了数字技术变革背景下文化消费的研究意义,并总结了新的研究方向。
课题紧密贴合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为文化消费领域的研究建言献策,推动文化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助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三制”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即由3名左右教师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构建团队,每位教师指导3名本硕博学生参与研究,3个左右团队支撑一个重点学科建设。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工作。
来源:对外合作办公室
设计 责编:贾晨希 马文林
审核:陈占明 宋枫
相关新闻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
-
喜报!应用经济学院获批2024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2024/12/06
-
应用经济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首讲暨先锋闯将训练营系列活动举办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