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7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新闻学院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广西线广西3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开启为期7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调研任务。
7月25日,广西3队来到本组调研的第二站——东兰县。东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红河水中游,隶属河池市,东傍金城江区,西界凤山县,南傍大化、巴马县,北邻南丹、天峨县。全县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该县辖6镇8乡,县政府驻东兰镇。东兰县总人口为31.2万人,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 8 个世代居住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85.54%。
2020年5月,东兰县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2023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93939万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一产业增长4.8%,第二产业增长10.0%,第三产业增长5.9%。在2016年至2020年间,东兰县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成功实现90个贫困村的摘帽,以及18337户(不包含2014/2015年退出户)71547人的脱贫。这些成就标志着东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3.27%降至零,实现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双清零目标。
青青葡萄促发展,脱贫路上盈果香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一行人抵达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实地感受了这里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景象。东里村采用“党建+产业+农户+村集体”的模式建设经营,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园建于2017年,目前全区占地面积300亩,果品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采用“党建+产业+农户+村集体”的模式建设经营,即党建引领,农户出租土地,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入股,区农科院负责提供苗木、技术指导,能人负责经营管理。“阳光玫瑰”葡萄具有粒大、色美、皮薄、味甜、肉脆等特点,被誉为葡萄中的“皇后”,深受游客喜爱,每年7、8月份葡萄开始成熟,慕名而来体验田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2020年,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荣获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东里村在此基础上整合其他旅游资源成功创建了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葡萄园下一步将打造成观光休闲、田园采摘、乡村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示范点,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基地每亩每年土地流转费是1000元,每3年调整一次,租地20年。当地群众每年从中可获得大概3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该项目的实施,将使60个入股的脱贫户计划每年获得3.6万元的分红。另外,预计每年可创造9000多人次的务工机会,解决64个农户的就业,其中脱贫户有34户,实现年均增收1.6万元以上。东里村整合上级村集体发展产业资金190万元,转化为村集体股金,入股葡萄产业,一方面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7.8万元的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访谈团参观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
▲访谈团在艾森贝克中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合影留念
红色遗址焕新生 展开致富新篇章
7月26日上午,调研团一行人抵达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列宁岩是一个洞高43米,洞宽64米,纵深137米,面积达8千多平方米的天然石洞。韦拔群将军曾在此举办了江西第一届宣传马列主义革命真理的农民运动讲习,这里也因此成为了广西右江革命的摇篮。列宁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为东兰红色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访谈团参观了解红色旅游区列宁岩
东兰县境内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众多,被称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为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东兰县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造了韦拔群纪念馆、壮乡英雄文化园,修缮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其中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等5处红色旅游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第一批名录,并整合提升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一条41公里长的“红军路”,把东兰武篆镇、韦拔群故居、韦拔群牺牲地、巴马西山乡连接起来,这是东兰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时筹资5300万元扩建的,成为沿线5万多名群众的“致富路”。 2017年,东兰被评为“全国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典范县”,成功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9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3%、37.12%,实现旅游扶助脱贫3767人。
▲访谈团在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合影
直播带货致富“芒”,科技助农产业旺
7月26日下午,调研团到达广西东兰诚信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区。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芒果种植面积2706亩,珍珠李种植面积500亩。共建成园区道路12公里;建成了24个容积为100立方的地头水柜,12个选果棚,100平方米包装加工场所、90平方米冷冻库,5000米的轨道运输线,建设水肥一体化种植区400亩;新建观景台、深加工厂、检测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引进了开沟机、割草机、无人机等先进生产设施。
▲信河村第一书记韦珍妮向调研团讲解直播带货情况
示范区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由广西东兰诚信富硒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吸纳社员68户268人,其中脱贫户28户128人参与特色水果种植。合作社成员抱团发展,共享资源,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芒果生产技术规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示范区与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下,创新“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开展带货直播,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利用红水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如今在信河,一幅“芒果变金果、产兴促振兴”的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访谈团在广西东兰诚信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区合影
访谈掠影
▲王裕平老师访谈县政协副主席韦杏立
▲博士生朱晨之访谈花香乡党委书记(原扶贫办主任)黄遥
▲王裕平老师访谈武篆镇那烈村党支书黄文甫
▲本科生李楠访谈三石镇党委书记韦恢汉
▲王裕平老师访谈脱贫户代表韦荣盛
花絮
▲访谈团在东兰阳光玫瑰葡萄园
▲调研团在东兰诚信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区
▲访谈团在信河村油茶科普馆
▲访谈团在三石镇“天下第一湾”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