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8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建的调研团队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出发,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4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三穗县、剑河县、锦屏县和天柱县)的调研任务,为全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可借鉴的“贵州模式”。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是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辖7镇2乡2街道,总人口23万人,其中苗族、侗族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9.1%。三穗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8.45%,城镇化率达55.39%。2019年,三穗县实现整县脱贫出列,至今无新增致贫、返贫情况发生,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阔步迈进了乡村振兴新阶段。
三穗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关注经济指标的提升,更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三穗县通过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拍摄于三穗县某餐馆
三穗鸭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推动发展
8月26日上午,访谈团首先来到了三穗县人民政府。在这里,北京大学蔡宇涵采访了三穗县副县长罗相洪,深入了解了三穗县在脱贫攻坚中的科学策略和具体措施。罗相洪详细介绍了三穗县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北京大学老师蔡宇涵访谈三穗县副县长罗相洪
随后,访谈团抵达县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李雨晴访谈了三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胜模。在局内查阅脱贫攻坚资料汇编的过程中,访谈团成员对三穗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的宝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杨胜模分享了三穗县脱贫攻坚的发展经验,特别提到了“三穗鸭”的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李雨晴访谈三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胜模
三穗县紧紧围绕“三穗鸭”主导产业,培育创新型品牌建设。三穗县挖掘“三穗鸭”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资源优势,坚持高品质定位,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名鸭第一品牌”。县里通过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三穗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三穗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出地面发酵场平养、网上笼养等环保型、智能型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简易鸭棚,通过高水平技术研发实现了数智化、生态型、高品质规模生产。在访谈中,杨副局长特别提到了三穗鸭现有的养殖模式,三穗鸭的养殖基地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严格的品质控制,保障了产品的高品质和安全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访谈团将在次日实地深入调研三穗鸭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
在农业农村局的访谈中,访谈团还了解到三穗县在脱贫攻坚中实施的“2+N”产业扶贫策略。这一策略以生态茶和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蔬菜、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通过“龙头景区”带动、“品牌企业”带动、“乡村民宿”带动、“本地特产”带动等模式,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三穗县的经验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访谈团在三穗县农业农村局查阅脱贫攻坚资料汇编
东西协作促发展,数字治理保民生
8月26日下午,访谈团的行程继续深入,首先来到了武笔街道的恒铝科技有限公司。恒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三穗县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东西部协作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在这里,访谈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民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恒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铝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访谈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对恒铝科技有限公司如何通过与东部地区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补、技术共享,进而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访谈团在三穗县恒铝科技有限公司工厂
随后,访谈团前往三穗经济开发区,参观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第二幼儿园。三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特别注重教育扶贫,通过易地搬迁和教育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东西部协作共享的教育资源,推动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第二幼儿园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搬迁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与东部发达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在幼儿园,访谈团成员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幼儿园不仅注重孩子们的智力发展,还特别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素养。幼儿园通过开设苗族舞蹈、侗族音乐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其中,访谈团特别了解到,三穗县幼儿园采取“集团化幼儿园”模式,以“一个县内先进幼儿园带动多个乡镇幼儿园”的模式实现东西部教育资源、县乡镇教育资源的联合发展,最大化利用和合理分配了既有教育资源,高效扶智,长效扶贫。
▲访谈团在三穗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第二幼儿园合影
▲访谈团在三穗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第二幼儿园
随后,访谈团参观了彩虹社区数智综合服务平台。彩虹社区是三穗县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供在线办事、信息查询、便民服务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升了社区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社区负责人向访谈团展示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社区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社区通过劳动力信息管理系统,精准匹配劳动力供需,促进就业,有效释放了劳动力资源要素活力。同时,彩虹社区构建了“社区-网格-楼栋”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群众议事亭”等收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饮水、房屋漏水等困难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精度和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彩虹社区数智综合服务平台
在彩虹社区,访谈团还特别关注了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和居民参与情况。社区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苗族“吃夜筵”“六月六”娃娃节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访谈团入户访谈了脱贫户杨和生,成员们与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社区治理和文化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张彦琳访谈脱贫户杨和生
退伍不退志,致富领路人
8月26日晚,访谈团来到木界村村委会,访谈了武笔街道木界村村支书刘昌权书记。在三穗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奉献精神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刘昌权就是这种精神的杰出代表。
刘昌权把16年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退役后,他没有选择政府安置的“铁饭碗”,而是回到了养育他的地方,投身基层,积极发展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自2017年1月当选为三穗县武笔街道木界村村委会主任以来,刘昌权携手乡亲们搞产业、谋发展,短短几年间,木界村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发展了精品葡萄基地、玉木耳、菌棒生产基地、林下食用菌等农业产业,还依托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杨至成故居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引进专业团队开发实施了红色文化及劳作研学基地,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益。
刘昌权的务实作风和公仆情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他以苦干实干换来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真心真情赢得了民心,成为大家公认的致富带头能手和好村干部。他先后被评为三穗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村干”、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3年还被评为“最美退役军人”。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叶思莹访谈木界村村支书刘昌权
刘昌权的故事是三穗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奉献精神的缩影。在三穗县,还有许多像刘昌权一样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落实找办法”的工作理念,用“没有一个懒人”的信念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苦干、巧干、实干”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产业融合“庭院+”,订单农业标准化
8月27日上午,访谈团来到瓦寨镇进一步学习脱贫攻坚经验,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杜奕彤访谈了瓦寨镇镇长杨禾木。
据杨禾木介绍,瓦寨镇结合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以创新的“三五三”模式,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庭院+”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周边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杜奕彤访谈三穗县瓦寨镇镇长杨禾木
瓦寨镇以瓦寨镇柑子院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和推广“三五三”做法,打造“庭院+美化”“庭院+文化”“庭院+经济”的“庭院+”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民宿餐饮、电商直播等农文旅一体化经营模式,带动传统农产品和旅游观光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群众增收,有效赋予了乡村庭院新活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实现了全镇经济高效提速、发展主体迅速壮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群众收入全面增加。
截至目前,全镇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村6个;全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家、州级5家,农业实现了“由优到强”;培育加工企业百万级1家、微型16家,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年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以上;产业示范点年均接待调研、观摩5000余人次。传统农产品和旅游观光产业高质量结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富裕,巩固发展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
随后,访谈团来到了三穗鸭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对标准化鸭养殖产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入学习。
▲访谈团参观三穗鸭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三穗鸭养殖基地展示了三穗县如何通过科学养殖和品牌建设,将传统养殖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三穗鸭作为三穗县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穗县紧紧围绕“三穗鸭”主导产业,培育创新型品牌建设。三穗县挖掘“三穗鸭”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资源优势,坚持高品质定位,着力打造“中国生态名鸭第一品牌”。基地深入落实了农科院和研发所等培育出的地面发酵场平养、网上笼养等环保型、智能型鸭棚,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三穗县鸭产业通过整合营销需求,发展了“订单农业”。即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食品,提供差异化供给。例如,散户养殖的麻鸭更原生态,养殖成本更高,主要供给给省内康养中心;而工厂养殖的麻鸭产量更大,品质统一,主要对接中东部发达地区的餐饮订单。这种差异化供给策略,不仅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还促进了产业供需的精准对接,壮大了产业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了竞争力。
在基地,访谈团成员亲眼见证了三穗鸭的科学养殖过程,从种鸭的选育、饲料的配比到养殖环境的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科学管理的理念。基地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养殖,三穗鸭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穗鸭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行程预告
接下来,黔韵华章访谈团将前往剑河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就柳川镇“毛主席送毛衣”原址、剑河县林业局碳汇扶贫项目、贵州京城药业有限公司和贵州顺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调研,并深入访谈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我们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三穗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三穗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北京大学老师蔡宇涵访谈三穗县副县长罗相洪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李雨晴访谈三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胜模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张彦琳访谈脱贫户杨和生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叶思莹访谈三穗县木界村支书刘昌权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杜奕彤访谈三穗县瓦寨镇镇长杨禾木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先锋论坛分论坛 聚焦思政引领实践育人的理论与机制
2024/12/19
-
应用经济学院获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立项1项
2024/12/18
-
应经学子本科毕业论文获评2024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024/12/18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