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一、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打造有应用经济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项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学术大家、青年教师牵头,围绕应用经济学重要前沿热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济名家课程思政七讲》《经济“青椒”课程思政十讲》课程思政教材;召开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讨会,制作课程思政台账并深入课堂教学,组织各专业编写并形成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的教学案例库;《数字经济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脱贫攻坚史访谈(“832工程”)社会实践课》3门课程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批“123”金课立项


▲学院课程思政部署座谈会

课程思政教材、教学案例库

学院探索“两纵一横”网格化听课模式,增强学院教师授课技能,夯实课程质量,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学院领导、系所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组成听课专班,深入教学第一线;青年教师走进资深教师课堂,各专业核心课授课团队跨专业听课,共享教学方式和创新做法;统筹组织“教学名师观摩课”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相互听课、观摩示范、教学研讨的良好氛围。

▲学院“两纵一横”网格化听课

二、不断完善本硕博联动,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围绕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开展专题调研,本年度总计进行调查研究30次,其中举办或参与举办院长书记下午茶座谈会9次,涉及本硕博一体化专题调研座谈会11次,走访调研院校8所,总参与人数320人次以上。

学院本硕博一体化调研座谈会

学院不断完善本课程贯通体系,提高本课程衔接程度,以进阶课程完善贯通链条锻造。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推出荣誉课程,精选多学科交叉高阶课程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更多提升空间;针对研究生新生在入学前暑期推出研究生预习课程,由“四高”课程主讲教师和助教团队对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精讲和答疑,并通过课后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预习课程的反馈,为不断改进提供参考。

▲暑期研究生核心课程预习课堂

学院持续探索构建本硕博联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各专业知识图谱,构建课程地图,梳理课程内容形成核心课程档案。起底式梳理并一体化修订规章制度,本年度共计修订本硕博制度文件15个,其中合并后废止7个,合并及修订8个。鼓励本硕博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调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832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立足伟大实践,引导师生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实际联系理论,推动重大科学研究,帮助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知识图谱、课程地图、课程档案

▲“832工程”“大国边疆”活动缩影

三、系统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院构建以应用经济学科为导向的期刊目录。学生科研活动需要贡献和服务于建构应用经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支撑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遵循这一基本思路,按照聚焦主业、引导卓越的改革思路,在广泛征求学院导师、学生意见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和修改,本年度学院制定了《应用经济学院研究生成果奖励期刊目录》,以更加突出应用经济学学科属性、鼓励高水平交叉。基于奖励性期刊目录,本年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立项10项、自主知识体系新生力量项目立项6项,学生在《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APPLIED ENER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及评审会

学院构建导师组交叉培养与经验交流机制。学院通过构建由至少一位博士生导师作为导师组主导师,同时吸纳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崇高学术热情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年轻教师作为成员的导师组,实现高水平交叉培养,同时开展导师组月度统计,对研究生导师组的运行情况、重要活动、科研产出等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梳理,形成《导师组月报》,推动导师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本年度学院共运行导师组22个,导师组活动累计1150次,年度学生参与达11917人次。


▲学院导师组活动及月报表

学院构建全链条科研培训体系。全面搭建“导师组组会”“Brown Bag Seminar” “应用经济学博士生论坛”三大学术平台,为学院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与不同学科导师讨论的平台,在及时了解各领域研究前沿动态的同时,有效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展示的能力与技巧,拓展研究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推动科研综合能力提升。本年度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1项、市级大创项目立项3项、校级大创项目立项3项,科研基金项目立项1项;2篇毕业论文荣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人获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评中国经济学年会博士毕业生“学术新星”, 1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应用经济学博士生论坛

▲优秀学位论文获奖证书

四、大力推进学位授权点建设,

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

学院加快推动碳经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建设方面,本年度举办专题讲座和专家研讨会13次,走访调研国内外院校11所;产教融合方面,组织开展碳经济暑期实习项目,吸引30余人次本硕博同学报名,带领实习学生参与“碳经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考察调研,赴新能源企业参观学习;国际化拓展方面,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九州大学签订硕士1+1双学位合作项目2项,全面促进碳经济学科培育。

碳经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家研讨会、专题讲座

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形成学院特色教学成果。本年度,两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示范项目”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推进精品学科教材建设,形成学院“十四五”规划教材清单,获7项中国人民大学“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项目立项;郑新业、宋枫主编的《能源经济学》获评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申报“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建设项目1项,获项目资金支持27万;申报202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立项3项;我院教授黄隽荣获2022年宝钢优秀教师奖;此外积极参与奖项申报,2023年度共组织教师完成霍英东教育教学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等各类评奖评优申报14项;积极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相关经验总结提炼后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家》,向全国推广。

▲获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相关经验总结在报刊杂志发表

来源:教务办公室

图片 文字:教务办公室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魏楚 陈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