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

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等系列项目。应用经济学院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组织学院骨干师生参与暑期调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调研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大学新路

7月24日,在学工部的组织与带领下,学院师生与“先锋闯将”成员、新闻学院、历史学院以及新疆财经大学师生组成“大国边疆”调研团石榴籽队,正式开启为期8天的访谈调研活动,通过边境线上的实地考察,感受大国边疆的磅礴气魄,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展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在考察和交流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在调研和访谈中争当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本组调研的第一站,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阿克陶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北部与乌恰县和疏附县为邻,东北部以岳普湖河为界与疏勒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一团场隔河相望,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80千米,是中国最西端的县级行政区。

推进地方教育共建,携手共育时代先锋

为贯彻落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研团在雪松中学举行了“边疆县域中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授牌仪式。雪松中学是阿克陶县唯一的民汉合校完全中学,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人民大学和雪松中学合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新时代推进边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探索。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牌子,正如同连接北京与阿克陶两地的一座坚实的桥梁,相信通过这样“一体化”的联系,阿克陶的青少年与人大学子能够“手拉手、心连心”,相携共进,共同成长,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调研团老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授牌仪式

调研团在雪松中学合影留念

祖国西部边陲的坚固屏障

虎踞昆仑天堑,背倚万仞绝壁,调研团抵达了海拔2000多米的盖孜边境检查站参观。调研团与盖孜边境检查站教导员余磊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盖孜边境检查站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能和集体荣誉,参观了盖孜边境检查站“五站”建设主题展览和检查站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联学联建成果,并观看了警犬“一令一动”,模拟搜捕、追缉、警戒训练。多年来,盖孜边境检查站始终以党建工作为牵引,立足“二线查稽”定位,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主业深度融合,带领广大民警忠实履行边境查缉和反恐维稳使命,发挥“反恐先锋站、固边前哨站、服务示范站、爱民模范站、高原救助站”五大职能,以“五站”的大担当、大作为、大情怀、大贡献,集中展现了新时期移民管理警察忠实履职的战斗姿态和时代风采,获得了国家、自治区、武警部队多项荣誉与嘉奖。

巍巍帕米尔,座座雪峰立,热血边关镇,五星红旗扬。数十年来变化的是房屋设备、边关战士,不变的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他们的汗水与坚韧编织成了国家的安全网,为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是边境居民的守护神,也是保护全国人民安全的坚实“靠山”。

▲ 黄滢老师和余磊指导员交流

调研团在盖孜边境检查站合影留念

优惠政策造福边疆护边员的固防之路

在布伦口乡苏巴什村,应用经济学院师生与两位村干部和两位模范护边员展开了访谈,了解到了兴边富民相关政策的推行对该村整体面貌、经济发展情况的深远影响和护边员年复一年守边固防的无私奉献。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黄滢老师访谈了苏巴什村村委会主任海来提•玉麦尔扎克和村委会副主任巴依地拉•居玛白克,博士研究生陈冠锟访谈了艾格勒村护边员队长斯坦•图尔洪,硕士研究生杨璨瑜访谈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买买提努尔•吾布力

两位村干部告诉我们,村里成立了牦牛合作社,为牧民统一提供就业机会,由合作社进行养殖,统一售卖后合作社成员获得分红。此外,政府对旅游、产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也让愿意参与农村发展和护边工作的村民数量也日趋增加。

黄滢老师向苏巴什村村委会两位干部赠送纪念笔记本

在两位同学与模范护边员的交流中,从护边员的视角了解了兴边富民政策的推行对改善边民生活取得的巨大成效,也聆听了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边防线的感人事迹。之前牧民护边没有收入,几乎都出于守护祖国领土的责任感在边境周边自主巡逻,而目前护边员每月的工资为2600元,且在护边的轮休间隙里可以通过畜牧业、旅游民宿增收,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医疗层面,医院也给护边员免费提供相关药物,帮助治疗他们因常年在高原工作所缓的风湿,心脏等高原病。

买买提努尔告诉我们,1998年,刚刚从事戍边工作不久的他在巡逻期间遇到了疑似非法出入境的外籍人员,那时通讯与交通都极不便利,为尽快通报该情况,他马不停蹄地步行了27公里到临近的派出所告知巡警。两位护边人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主旋律,祖国边境的安全高于一切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护边员在云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博士研究生陈冠锟与柔斯坦•图尔洪合影留念

硕士研究生杨璨瑜向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赠送纪念本

对口就业培训帮扶,民族团结之花盛放

调研团来到了阿克陶县技工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阿克陶县技工学校成立于2013年,10年来始终坚持“提能力、稳就业、振乡村”的办学理念,免费提供美容美发、缝纫、电焊等短期技能培训,拿到证书后一对一帮助就业,全力培育有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劳动力。在党中央的大力关怀与江西省的无私援助下,目前已经建成了占地面积20.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总开设专业达到16个,年培训量可达3.6万人次,为培训学员提供一站式直达就业服务,也正是在学校持续跟踪帮扶下,该校培训学员就业率高达96.5%。

同时该校也配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课程开设,解决部分民众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为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阿克陶县技工学校的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

赓续奋斗精神,厚植时代担当。调研团继续参观了在该校展览宣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该基地包含“家国天下、中华疆土、风雨同舟、血脉交融、华夏一体、精神谱系、和谐之域、万里同风”八个主题教学区,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鲜活案例,调研团切身感受到了新时代以来阿克陶县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悟了新时代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新景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阿克陶县几十年来之所以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守望相助。阿克陶县的变化也是我国边疆地区变化的一个缩影,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意气风发的新面貌。

调研团在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果林铺就增收致富之路

在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调研团与三位扶贫干部和一位脱贫户展开了访谈。阿克陶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赵凤楠、皮拉勒乡副乡长闫娇和依也勒干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江·艾沙依次从县城到乡镇到村庄的三个维度为我们介绍了阿克陶县脱贫攻坚战役期间的巨大成效与优秀做法,依也勒干村村委会公益性岗位工作的脱贫户阿米乃•买买提也向我们分享了她的脱贫故事。

随后,调研团参观了解了当地的林果基地合作社,当地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贫的贫困户缴纳租金,即可承包对应的果林,种植桃子和巴仁杏等果物,目前该果林已承包给62户脱贫户,由116名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在果物成熟后,村委会为农户统一联系销售商后,脱贫户自行议价出售,果林承包制已成为该村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奋战基层的扶贫干部和农民用智慧和勤劳,书写了一幅新疆农村转型升级的生动画卷。

博士研究生陈冠锟访谈阿克陶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赵凤楠

▲ 硕士研究生杨璨瑜访谈皮拉勒乡副乡长闫娇

▲ 应用经济学院教师李佳隆访谈依也勒干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江·艾沙

中法学院本科生、“先锋闯将”计划成员华曾增访谈阿米乃·买买提

禽业富农,增收脱贫“插上翅膀”

在新疆泰昆集团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团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到黄麻鸡养殖与食品加工发展情况。泰昆禽产业具有一条均衡生产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稳定年出栏1500万羽以上,从种鸡自养——鸡苗孵化——商品鸡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形成了全产业可追溯体系。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两个板块,养殖端和食品端,在养殖端分为园区自养和6乡10点分散养殖两种模式,该公司采用的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供苗、防疫、发放饲料、提供技术指导,并进行统一回收,为农户和合作社在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长期支持,为确保稳产稳收,最大程度上规避养殖带来的各种风险。农民参与养殖,乡村也派干部进行管理,农民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8万元,农民和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食品端,主要包括冷鲜鸡肉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泰昆雇佣了一些当地的贫困户并开展就业培训,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现有员工为298人,人均年收入同样达5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万元。未来泰昆也将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黄滢老师与泰昆集团帕戈郎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师生感悟

应用经济学院带队老师 佳隆

“扎根边疆,绽放无悔青春之花”。“大国边疆”3队调研团首站到访盖孜边境检查站,聆听戍边战士守卫边境、守卫百姓幸福安康的动人故事。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苦守护,默默支持的新疆如今日渐繁荣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布伦口乡苏巴什村四户人家中,我们感受到党的政策下,曾经贫困的居民如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有了多种收入来源,大部分的家庭都参与到守边工作中并深深引以为豪。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励我们每一位青年牢记领袖嘱托,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谭立

走进阿克陶县技工学校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地中展示的护边员的鲜活事迹。他们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守护,舍小家为大家,在长达315.2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祖国西部边陲筑起了一道坚固屏障。特别是当看见自己在前一天实地访谈的布伦口乡“四代护边人”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的事迹后,我更加感叹于他们默默无闻守卫边疆的巨大贡献,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 邱乐陶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近了雪山下的布伦口乡。巍峨的雪山和崎岖的丹霞共同展现了新疆美丽动人的风光,让我们深刻领会了新疆旅游资源之丰富。我们参观了边防哨所,访问了几位护边员,还走进苏巴什村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交谈,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大国边疆图景,稳定安宁的边疆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恪尽职守的护边员,也是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家庭。


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 邱童

调研第二天,在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支部委员会,有幸聆听当地的护边员斯坦·图尔洪为我们讲述他的工作与生活。他的经历使我深受感触,边疆壮美风光的背后是无数当地人民的辛勤付出。护边员们艰苦工作,恪守职责,为保卫边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他所言:“边疆安全,国家安全,人民就会安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访谈结束后,他与其他两位村民还一起吟唱了纳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的歌声中,我对新疆的了解更进了一步。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如合亚·热扎克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过的新财大学子,我跟着此次“大国边疆”调研团收获满满,也深感意义之重大!在被景色和克州人的热情好客打动的同时,更在被个个访谈对象毕生坚守的护边故事所感动,我也在访谈时当上了“小翻译”,我相信通过“大国边疆”项目,会进一步了解新时代边疆治理工作,胸中有纵横丘壑,心中有大好河山!

行程预告

阿克陶县调研结束后,调研团将前往阿图什市开启下一站调研,继续围绕“先锋闯将”、“大国边疆”与“832工程”项目的要求,参观戍边文化教育基地、执勤防基地、克州博物馆,进一步感受新疆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典型”松他克镇阿孜汗村及吾斯塘路社区开展调研,记录边疆脱贫富民的中国智慧。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学校启动的全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秀分子。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启动的育人工程,是全国首个全方位覆盖9个陆地边疆省、45个陆地边境市、140个陆地边境县、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重要载体。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深入我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开展深度访谈、调研和口述史积累等工作,立足中国边疆发展和治理实践,总结党领导人民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提炼和发展新时代党的边疆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石榴调研团队、新闻学院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石榴调研团队

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网站

及当地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资料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