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青椒”风采|张博骁:在研究中理解现实

发文时间:2023-03-03 阅读次数:

“青椒”风采

“青椒”风采系列专访由应用经济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对学院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请“青椒”们分享成长经历,介绍研究领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传道授业解惑”。


张博骁,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工业建设、发展经济学、经济史。



1.可以简单介绍下您的求学经历吗?

我的本科阶段是在北京大学就读经济学。因为我对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很感兴趣,我也选修了历史学的双学位。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逐渐明确了把经济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北大就读了两年的硕士后,比较幸运地申请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


2.请问您是怎么寻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研究方向的呢?

我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历程很感兴趣。有关中国发展的研究很多,也涉及到很多领域。在阅读文献和历史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工业发展,特别是建国后的工业建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在研究中理解现实,也能为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3.您在求学阶段,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难题呢?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我觉得整体还是比较顺利的,主要的困难可能是博士论文的选题。我曾经做过不少尝试,有很多题目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缺少数据,所以不能继续推进。我觉得耐心和坚持很重要,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功不唐捐”。虽然一些选题没有能够推进,但是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为后面的研究做了准备。有些事情的最终结果可能不一定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在认真做事情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


4.您觉得学生应该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科研呢?

对于未来想从事科研的同学,我觉得科研和学习都很重要。科研是一种创新,是在拓展知识的边界。要能够创造新的知识,首先需要对已有的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是在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知识的体系。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从事研究能够避免盲人摸象。同时,我觉得学习和科研也是相互促进的。基础课程可以为科研准备好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些专业领域的课程上,通过学习就可以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了解,就可能成为科研的开始。

当然,课程有时候无法完全满足科研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主地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研究也是学习的过程。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到前面的人是怎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学习自己需要的技能。




5您认为我们现阶段除了学好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需要培养和锻炼哪些能力呢?

我觉得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如果以科研作为例子,从选题,到提炼结果,到最终的写作,都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和逻辑提炼。拥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转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点可能是统筹规划的能力。进入到大学以后,我们自身的发展路径开始变得多元化。大家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如何在这些事情间统筹规划,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社会的需求,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


6.您能谈一谈来到人大的感受吗?

能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一名老师,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里的学生都非常优秀,我期待着能够在他们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好的帮助。应用经济学院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研究教学团队,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加入这样的团队。作为新老师,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不断努力,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供稿:应用经济学院团委研究生会

设计 责编:张昕怡 马文林

审核:张博骁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