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学者观点I

发文时间:2020-11-27 阅读次数:

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多重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减贫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同样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更好的可持续的未来的重要标志。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脱贫示范县河南省信阳市新县,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将随机控制实验应用于减贫领域的经济学家,体现了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实践重要性的肯定,也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发起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计划每年召开年度会议。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全球发展实践,旨在提出更全面、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开展长期项目研究,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研究;通过国际学术研讨,提升教师队伍研究国际前沿问题能力;加大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进而为培养国际优秀人才、扩大学院国际声望提供有效途径。

本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于11月21日-22日通过ZOOM在线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12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论坛通过多个直播平台进行转播,累计观看人数2万多人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在线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

11月21日分会场

本会场主旨演讲由论坛组织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谢伦裕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教授致开幕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eremy Magruder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朱信凯首先对会议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也是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这个话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探讨,可以帮助学者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未来努力方向等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Jeremy Magruder以“Recalibrating expectations: frictions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该论文使用随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网络定位方法和更简单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的效果。马拉维现有的农业推广系统主要依靠农业推广发展官员,即农业和粮食安全部雇用的推广代理人。许多推广人员负责30-50个以上的村庄,很少与村民直接接触。推广代理人通过依靠少数领头农民来解决这些人员短缺问题,这些农民受过培训,但没有动力通过社会学习来传播知识。在人员短缺的背景下,在传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学习的范围可能是提高推广效力的一种高成本效益的方法。实验首先为每个村庄选择了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并与马拉维农业部合作,让他们的推广人员为每个村庄的两名“种子”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实验团队确定了每个村庄中的“种子”农民,目标是在4年的时间范围内最大化在村庄中的扩散。              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具有复杂的传播学习环境特征,在这种环境中,大多数农民在自己采用技术之前需要向多人学习。基于网络理论的目标定位优于传统的技术扩散方法,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技术的传播并实现农业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韩奕主持本会场的报告。

第一篇报告由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 ESCAP)的Van Thanh Nguyen发表,文章主题为“Where does Asia and the Pacific stand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17 SDGs?”。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亚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所处位置。提出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亚太地区到2030年无法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亚太地区在消费、生产、水、卫生、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方面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及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方面的进展低于2000年的水平。其次,亚太地区在一半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上进展停滞。亚太地区在消除饥饿、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缩小差距、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及和平正义和强大的机构方面没有取得进展或者是进展甚微。此外,亚太地区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不够。亚太地区在消除贫困、良好的健康和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及廉价和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进展不足。最后,作者认为,亚太地区必须加快推进目标17。该区域在加强千年发展目标伙伴关系方面进展缓慢,而千年发展目标正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虽然许多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但这一目标与每一个目标的成功机会密切相关:如果该区域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有潜在风险。

第二篇报告是谢伦裕发表的“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e Program in China – Policies and Data”,报告主要介绍了她和团队在河南新县关于精准扶贫政策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享了项目的收获。

该报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精准扶贫开展的背景—主要基于我国的贫富差距大、当前扶贫效率低、精准扶贫具有优越性这三方面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扶贫的观点,并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例子对我国精准扶贫项目基本情况做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谢伦裕老师介绍了团队调研多年追踪得到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贫困人口长期追踪调查数据库、学生教育数据库、扶贫车间调查数据库、非贫困户家庭调查数据库、残疾人口数据库、农村住宅用电消费数据库。此外,还介绍了政策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采取的方法并介绍了我国精准扶贫户的认定机制——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匹配。第四部分分析了贫困户的特点并总结了致贫原因。贫困户中,大部分家庭有三到四个家庭成员,年纪相对较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拥有的财产(包括房产和耕地等)很少。主要有以下几个致贫原因:疾病、技术缺乏、残疾、缺少启动资金和缺乏教育。第五部分是政策评估。研究发现,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可以增加收入和供给;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了收入不平等;帮扶干部的教育程度和能力以及拜访次数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增长呈现正相关。第六部分谢伦裕老师对报告做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问题——未来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忽视政策的长期效应。

第三篇报告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Sean SYLVIA 助理教授,文章主题为“Parental Investment, School Quality, and the Persistent Benefits of Intervention in Early Childhood”。

该文章使用随机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了一项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对儿童认知能力和父母投资的影响。该项目是一个每周的家庭访问项目,每周培训人员会训练看护者与他们的子女互动,进行认知刺激、发展适当的活动并使用结构化的课程。儿童干预始于2014年11月,结束于2015年4月,为期六个月。调查人员在2014年10月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在2017年8月进行了一项中期跟踪调查。作者基于RCT方法,使用OLS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在项目完成的两年半后,儿童的工作记忆技能会显著提升,这是执行功能的一项关键技能,在儿童认知和社会情感技能的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此外,该计划对父母的时间投入和学前入学都有持久的影响,处理组的儿童入学时间更早,进入的幼儿园质量更高。因此,文章指出一项重要的干预会诱导父母的投资行为发生持续转变,这可能会在生命周期中带来长期利益。

第四篇报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Yogita Shamdasani教授,她以“Labor rationing”为题进行专题报告。

该论文使用随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均衡的过剩劳动力供给。在发展中国家,农民工的工资就业率通常在50%左右徘徊,长期以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不能解释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是否存在大量的劳动力配给。基于此,这项随机实验在印度给予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招聘冲击,通过提供当地劳动力市场以外的工作机会,将当地劳动力规模平均减少24%,然后观察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变化。作者观察到,在高峰期,工资会瞬间上涨,而当地总就业人数会下降。在低谷期,与严重的劳动力配给相一致,工资和总就业人数保持不变,剩余工人产生积极的就业溢出效应。这表明超过四分之一的劳动力供应是配给的。在不景气的月份里,至少有23%的自我雇佣职业者是因为找不到非农工作。因此,传统的调查方法无法准确衡量劳动力市场的疲软程度。

Yogita Shamdasani教授与参会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针对外生招聘的冲击规模如何确定这一问题,Yogita Shamdasani教授解释,这一规模的选择取决于当地劳动力市场中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外部的工作,然后选取了这一人数的60%作为外部冲击的最终规模,约占劳动力综述的24%。Yogita Shamdasani教授还详细阐述了团队提供的外部就业机会是简单的制造业岗位,对技术和人力资本没有特殊的要求。

第六篇报告题目为“100% Renewable Energy Supply: A Case Study of Qinghai”,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宋枫副教授发表。该研究重点基于青海省2017年和2018年两次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实践,探讨了青海省实现100%RES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构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研究认为,促成青海省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因素主要包括:得天独厚的能源禀赋优势;跨区域平衡电网的支持;丰富的电网运行经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稳定的电力需求。她认为,青海省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青海省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区域平衡电网的建设,为我国未来构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提供了有益尝试,为其他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提供了有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