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为推动传统学科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促进国民经济学科理论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021年6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在苏州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十四五”规划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暨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论坛将学科发展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广泛研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领国民经济学科发展方向,为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黎玖高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科研处副处长林晨教授作开场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教授、刘瑞教授、方芳教授和裴建锁副教授,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董事长郑治国、平安人寿战略配置部副总经理孙稳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王鹤霏教授、胡德宝副教授和徐星美副教授等作主题演讲。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裴建锁副教授主持。

黎玖高表示,欢迎应用经济学院和各位专家学者来到苏州校区进行学术和学科交流。国民经济管理论坛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重大问题,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未来继续加强合作,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共融互通,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晨表示,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了包括国民经济计划系在内的八大系。国管系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和方案。我国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都涌现出大批这个专业所培养出来的高级优秀人才,希望双方能通过本次论坛促进交流,推动科研成果创新。

在主题报告环节,黄隽作题为《面向“十四五”规划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在对文化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概括的基础上,采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结构和短板,对“十四五规划”具体目标进行了讨论。

刘瑞作题为《“十四五”规划期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逻辑前提》的主题报告。报告以当前时代背景和我国内外部形势为前提,通过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经济学进行阐述,强调了把握好国民经济循环基本关系的重要性。

方芳作题为《“十四五”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宏观审慎、金融风险防范新特征、气候改变对金融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等四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郑治国作题为《“十四五”规划下的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聚焦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机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十四五”期间战略布局、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以及构建资本市场良性新生态的趋势。

孙稳存作题为《2025年经济总量和结构展望》的主题报告。报告用数据说话,讨论了2025年我国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逻辑和特征,同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预测和评价。

王鹤霏作题为《从“十四五”规划看机构与家庭资产配置》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资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增量市场空间广阔,强调精准配置因子,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胡德宝作题为《“十四五”规划下苏州的现代化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以苏州为样本,通过对苏州特征和调研成果的分析,讨论了“十四五”规划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徐星美作题为《产业规划、股权投资基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以“十四五规划”为主导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为背景,基于企业内部视角,对上市公司参与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动机深入研究,指出基金设立作为由行业竞争或内部战略调整驱动的手段。

裴建锁作题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双循环战略》的主题报告。报告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评估了数字技术发展对出口国内含量和双循环的影响。通过对重大政策实施效果的回顾性定量评估,为“十四五”规划相关议题内在因果逻辑做出经济解释。

会议最后,黎玖高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再次表达了诚挚谢意,表示此次论坛对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苏州校区丝路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学院副院长江晓丽等师生约60人出席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