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7月24日,应用经济学院师生组成的“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正式开启为期8天的访谈调研活动,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感悟乡村振兴的历史重托。本组调研的第一站,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麦盖提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嵌入沙漠的县,长期居住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13个民族,共同谱写民族团结不朽的华章。是享誉世界的刀郎之乡、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风光秀美的旅游之城

龙头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访谈团的第一站来到了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月塘村。该村位于麦盖提县西部,距县城 12 公里,户籍人口 572 2082 人,2022 年被列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在脱贫过程中,月塘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贫作用,创新实践“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推广“订单农业”,引导培育特色种植业,“刀郎土瓜”成功打入北上广深高端消费市场,实现亩均创收 3000 元以上;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携手天山畜牧实施“安格斯牛”犊牛回购行动,与刀郎阳光畜牧公司签订月塘村养殖基地托管协议,降低农户养殖过程中的风险,使得农户收益得到持续稳定增长,畜牧扶贫红利得以长效化释放。

访谈团硕士生万沪宁访谈希依提墩乡党委书记孙林杰

学“新疆四史”,促民族团结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月塘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党史、新疆四史的展览。其中,“新疆四史”展览包括地方史、宗教演变史、文化融合史和民族发展史。通过开展新疆四史的讲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引导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金融工具+集中销售,让好枣卖上好价

麦盖提县红枣种植核心区面积30万亩,2022年红枣产量18万吨,产值达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红枣产业是麦盖提县的支柱产业,为全县人均创收6000元以上,占全县人均收入的40%以上。因此,如何保障枣农收益,是麦盖提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之一。

访谈团师生与麦盖提红枣产业园工作人员合影

麦盖提县保证枣农收益的“第一招”是使用“保险+期货”,保障枣农免受价格波动影响。麦盖提县是申万宏源集团、证券公司和申银万国期货的定点帮扶单位,2023年6月2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公布了2023年“保险+期货”项目立项结果,由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牵头的新疆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成功获批。通过使用金融工具,锁定预期收益,让枣农吃上定心丸。

访谈团师生参观麦盖提红枣产业园

麦盖提县的助农“第二招”是集中加工、集中销售,让好枣卖上好价。近年来,麦盖提县坚定不移走“红枣富民”之路,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打造“麦盖提灰枣”品牌,并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荣誉称号。结合经济学理论,集中加工、集中销售可能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让“好枣卖上好价”:一是实现规模经济,以往需要农户人工对灰枣分级后才能出售,现在使用车间的自动分拣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卡特尔(cartel)获得市场势力,从而提高议价能力、提升利润;三是避免枣农因短期预算约束进行抛售导致的灰枣扎堆上市,从而平抑灰枣价格波动

访谈团师生参观期货交割商品

“驻”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书记

访谈团第三站来到了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跃进村,该村距县城5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49户794人,是“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访谈团博士生廖逸涵访谈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陈文德

脱贫攻坚期内,跃进村深挖产业就业创业增收潜力,2014-2019年全村实现132户44人全部脱贫,实现整村退出。一是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按照“一个大拱棚”、“一片园”、“一架葡萄”的庭院经济发展要求,积极申请资金,发展壮大庭院经济;二是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在新疆自治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村警务室、驻村工作组)的引领下,争当民意调查的倾听者、促膝沟通的释疑人、民情日记的记录员,做好“传帮带”,力争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该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持志笃实,久久为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振奋,投资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具备一定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产学研用融合:加速红枣产业全流程创新

访谈团一行来到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红枣特色小镇,参观了新疆红枣产业技术体系塔西综合试验站(麦盖提)科研示范基地与红枣种质资源圃。“新疆红枣产业技术体系”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办于2020年底首批启动的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的推进林果提质增效试点工作。在创新方向方面,目前研究团队主要从宏观(气象)、中观(枣园)和微观(微生物)开展枣果品质形成与调控研究,而且在红枣培育的引进、选育、培育和推广的每一阶段都会邀请国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来研究调查,紧紧围绕新疆红枣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行技术创新。而且,研究团队还基于云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构建新疆红枣流通与产业布局的决策智库,充分发挥新疆红枣产业的“品牌效应”。在人员方面,在基地工作的既有来自于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林科院等地的技术团队,也有来自于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刀郎果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专家,力图从理论到应用进行全方位技术钻研与突破。在资金方面,创新团队已获得多项国家级,省(自治区)级的科研课题,项目周期在1—5年不等,充分体现了农业研究的周期性;研究团队也已发表多项论文与专利,并进行技术创新、集成和示范推广,为广大企业与农户提供应急与咨询服务。

作为喀什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麦盖提刀郎果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红枣产业产学研用融合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产”方面,公司先后建立两个大型红枣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万吨,保鲜库2000立方,年交易量8万吨左右,能够辐射该县三乡、四乡、八乡和45团的红枣交易市场。在“学”与“研”方面,公司与自治区农科院和新疆重点企业深度合作,并支持建设了综合试验站(麦盖提)科研示范基地等。在“用”方面,公司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基地(郑州商品交易所),并成为麦盖提灰枣产业协会发起单位并由公司法人担任会长。灰枣产业协会紧紧围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为中心,在“用”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与纽带作用。

土地资源优势助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7月25日上午11点,访谈团来到新疆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肉牛良种繁育中心。繁育中心建成于 2018年 11月,由恒大集团投资5亿元修建。经过五年的发展,安格斯肉牛从初始存栏的一万三千头增长到了目前的三万两千头。养殖场现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本地员工51人,脱贫户12人。

与其他地区相比,麦盖提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土地资源。养殖产业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不高,荒地、盐碱地上都可以建养牛场,但是需要大量连片的土地。麦盖提地广人稀,且地处沙漠边缘,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与养牛场的土地需求高度契合,土地资源优势助力麦盖提肉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百万亩防风固沙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麦盖提县是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城。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三面环沙,县城距沙漠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极其明显,年均降水量56.5毫米、蒸发量2001.8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沙尘灾害频发,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气达到150余天,严重制约县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改善县域生态环境,麦盖提县在完成50万亩水资源平衡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实施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大型生态屏障。

工程规划总面积100万亩,在树种选择上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兼顾"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势科学布局新疆杨、梭梭、胡杨、沙棘、沙枣、文冠果、西梅、苹果等树种。

十二年来,每年春秋两季,麦盖提县各族干部群众在亘古沙漠上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累计实施防风固沙造林46万亩,总投入超过8亿元。

师生感悟

应用经济学院带队教师 张博骁

麦盖提县作为全国知名的红枣之乡,以红枣产业发展带动扶贫,产业和科研的深度融合通过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在麦盖提县的月塘村,我们感受到脱贫攻坚以来乡村面貌和村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脱贫前的土房变成了整齐宽敞、通水通电通燃气的安全住房;村委会里展览对于新疆历史的介绍,加强了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跃进村,“庭院经济”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付出的辛勤和贡献的智慧,体会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于富民兴疆的关键作用。

访谈团张博骁老师访谈县委副书记刘志赋

应用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 郭标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832工程”,也是我第一次走进全国唯一一个潜入沙漠的县。走进麦盖提县月塘村,深切感受到了维族同胞在脱贫攻坚战中乐观、奋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奋斗精神,也被他们的热情好客所感染。“一家人,一个梦,一起拼,一定赢”,在维族人口占比在百分之95以上的麦盖提县,随处可见“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搞好民族团结的明确要求,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力配合,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麦盖提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方面书写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访谈团本科生郭标访谈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克亚克勒克乌依(跃进)村第一书记

行程预告

后续,访谈团将继续围绕“832工程”项目的要求,去往泽普县、莎车县与英吉沙县,进一步了解脱贫攻坚经验。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喀什胡杨访谈团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微信公众平台

编辑:张昕怡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