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832工程”专题|山西线-后“晋”十足队在汾西县

发文时间:2023-09-21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202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建访谈团,赴山西省开展“832工程”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山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山西案例、山西经验。

8月24日,“832工程”山西线后“晋”十足队赴山西省左权县、汾西县和吉县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有着“千年古”之称的汾西县。汾西县位于临汾市北部,因地处汾河以西而得名。汾西县下辖7个乡镇、8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14.62万人。汾西县总面积为880平方公里(折合1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2.38万亩,基本农田33.7万亩,以坝系农业闻名全国。

汾西县于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543人,贫困发生率为47.5%。2020年底,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汾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企业效益与农民利益联结,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

8月27日上午9:00,访谈团到达位于团柏乡产业基地的溢泉山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调研汾西两大特色产业——香梨蔬菜产业。

访谈团首先来到上团柏村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玉露香梨产业基地。该基地自然条件优,拥有环保、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022年,在汾西县溢泉山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的引领下,基地香梨产量达到1500吨,直接带动当地贫困户386户、1044人,吸收本地农民就业800余人,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此外,该产业有力带动了周边仓储、物流的发展,逐步完善了运输、销售、加工、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的多业态产业链。

▲工作人员向访谈团介绍基地情况

访谈团在玉露香梨基地合影

随后,访谈团前往团柏乡下团柏村蔬菜基地。基地采用“乡村投公司+企业+村集体”的“136”运营模式,52座大棚预计年产值可达728万元,项目1期已吸纳务工村民50余人,人均务工增收2.5万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吸纳12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随着基地示范效应的发挥,可引导更多村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群众增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访谈团调研团柏乡蔬菜基地

深入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8月27日上午10:30,访谈团到达僧念镇段村调研乡村脱贫与发展情况。

2014年,段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5户;2019年12月,段村实现整村脱贫。2022年以来,段村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统领,由过去以玉米种植为主,到现在种植、养殖、林果、光伏产业多元发展,段村走过了一段卓有成效的产业振兴之路。同时,段村采取多项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措施,如政府代缴医疗保险、政府统一投保防返贫责任险等,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驻村工作人员展示村内便民服务成果

访谈团在段村便民服务中心调研

访谈团了解段村脱贫历程

实现易地搬迁扶贫,推动就近劳动致富

8月27日上午11:20,访谈团到达金凤社区调研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

针对山高、坡陡、沟深,地处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从2016年到2019年,汾西县共建成金社区安置点1个、乡镇安置点8个,完成了852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金凤社区是全省第二、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4个乡镇、5个自然村的搬迁群众1957户、6057人。社区内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院、购物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等应有尽有,水电、暖、网、绿化、硬化、停车位全部配套到位,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同时,通过后续帮扶产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措施,搬迁群众逐步实现了就近就业,易地扶贫项目正在由“搬得出、稳得住”阶段走向“逐步能致富”阶段。

▲工作人员向调研团介绍社区搬迁历史

▲调研团在金凤社区合影

规范化基层党建,多元化产业发展

8月27日下午15:20,访谈团到永安镇后加楼村调研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2022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后加楼村坚持“五个一”党建制度,不断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产业、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项目。后加楼村以“康养居、亲子乐、休闲游”为发展思路,投资3800余万元实施了康养产业发展中心、肉牛养殖扩建、梨酒酿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新增8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调研团向驻村干部了解永安镇后加楼村创建情况

▲驻村干部向调研团讲解后加楼村发展情况

8月27日下午16:50,访谈团到达永安镇太阳山村调研肉鸡产业等多个项目。

汾西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肉鸡养殖、屠宰加工、产业研发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2022年全产业链年总产值5.6亿元。公司拟整合县域现有养殖场资源,进一步深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汾西区域农民养殖户共同致富。

此外,访谈团还深入到红十字博爱卫生站、现代农业产业园人才公寓、便民三件套设施、仟那观山酒店、绿皮火车景点等多地进行调研,见证了太阳山村在医疗卫生、产业后勤、旅游等多领域的飞速进步与蓬勃发展。

▲工作人员向调研团介绍永安镇太阳山村肉鸡产业

▲调研团了解仟那观山酒店建设情况

访谈掠影

▲刘玉老师访谈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副县长王红林

▲徐瑛老师访谈原县扶贫办主任周锁龙

▲硕士生杨杰访谈永安镇党委书记王成

▲硕士生武晨瑶访谈驻府底小区第一书记武晋

▲本科生孟轩访谈团柏乡枣坪村党支部书记朱欢

▲本科生荀依婷访谈永安镇后加楼村脱贫户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文字:中国人民大学 “832工程”后“晋”十足队

部分内容整理自当地乡村振兴局提供资料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姚若水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