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暨“832”工程)系列访谈项目,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3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组建联合访谈团,赴安徽省开展“832 工程”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安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安徽案例、安徽经验。同时期望加强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共同推动两校高质量发展。
8月9日,“832工程”安徽线茂林修竹队从望江县出发。本次“832工程”安徽省调研任务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宿州学院合作完成。本出行团队拟完成宿州市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宿松县,望江县,石台县)的调研任务。
本次调研的第三站是位于皖南山区西部、安徽省南部的石台县。石台县地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享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美誉。石台县曾是皖南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安徽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于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基建当先,乡村焕新颜
石台县,是一个坐落于山区之中,人口仅有八万人的小县城。访谈团首先到达了该县的七井村,七井村的发展史就是石台县的缩影。七井村坐落在一片山区中,平均海拔达到了800米,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地方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更是交出了一份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的高分答卷。
首要的基础设施,便是通路。回顾20世纪90年代,七井村的学子需步行登山而上,方能踏上求学之路,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随着2008年的到来,喜讯传来——村村通公交已成为现实。即便是最遥远的村庄,仅需支付10块钱,便能畅通无阻地前往县城。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不仅使七井村的学子学习更加便捷,同时也缩短了这个村庄与外界的距离。其次,通电的普及成为山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追溯至1996年,有村庄甚至还在依靠煤油灯照明。如今,三相电已普及至每一个村庄,带来了明亮舒适的生活环境。水源的约束也是山区发展的一个障碍,近年来,借助东水西调等水利工程,七井村的每户家庭都能喝上自来水。
▲访谈团师生参观七井山村史馆
▲石台县各村脱贫攻坚成果展示
▲访谈团师生在七井山村史馆前合影
高山辣椒错峰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七井村的椒农们积极自发地成立了高山蔬菜协会,同时充当统筹规划和经纪人的角色。在这个协会的引领下,每年年底,他们共同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同时紧密对接各种销售渠道,还承担了收购其他椒农种植的辣椒的重任。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七井村的辣椒种植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这个山区村庄拥5000亩耕地,其中2000亩种植着辣椒。七井村的辣椒生产主打“伏缺菜”,这种独特的栽培方式充分利用了高山的低温优势,使得辣椒成熟较晚,正好与春季辣椒错峰上市。在过去的几年里,辣椒价格良好,每亩产出可达两万元的利润,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高山辣椒基地
▲访谈团师生参观辣椒种植基地
贫困户自强不息奔小康
王超和弟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和兄弟俩都患有重度肌无力(渐冻症),兄弟俩都没成家。很多比他们条件还好的人都有等靠要的思想,但是王超一家一直自强不息,家里种了六亩辣椒,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王超还被评为了2022年池州市劳动模范。
在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走通脱贫的道路。市劳动模范的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对他家庭努力的肯定。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脱贫不能等靠要,要自己辛勤的劳动才能真正的脱贫。
▲宿州学院刘思怡同学采访脱贫户王超
▲王超被评选为2022年池州市劳动模范
以硒为核,构筑多样富硒产业
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土壤普查,发现石台县土壤中高达70%的含量丰富的硒元素。实际上,几乎整个县境内的土壤都富含这一矿物质。作为三大硒都之一,石台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智慧地挖掘和利用富含硒的独特资源,构筑了丰富多样的富硒产业。
目前,石台县的三大主要富硒产业包括硒茶、硒米以及硒水。县内著名的大山村,充分利用富含硒元素的土壤,成功地发展起了富硒产业,同时借此机遇发展了民宿事业。村庄独特的景区并未设立大门,而是将民宿与景区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人口方面,大山村拥有1000名户籍人口和3000名常住人口,而其服务目标则主要是中老年群体,为其提供康养、度假的理想场所。2000年初,村庄的第一家民宿只拥有6个床位,而时至今日,已经有171家民宿在这里崭露头角,每家年收入达到30万左右。2020年,大山村开始进行对违规、不安全、低标准民宿的整治,严格控制用地指标。这一努力使得村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如今的目标则转向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过程。
▲李鑫泽同学访谈大山村书记王自建
▲访谈团师生参观大演乡西黄山富硒文化展示馆
利用生态优势,全域旅游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石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势独特,田园与自然景观交织,拥有生态功能区及军事保护区的双重属性,人少地更少。深刻领悟到在制造业难以单纯效仿邻近合肥、长三角地区,石台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制定了全域旅游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以旅游为基础,县内的八个乡镇进一步差异化发展。南部地区资源富饶,将康养旅游视为核心发展方向。东部因其军事保护区特性,离县城较远,而将镇政府打造为辐射中心,推进区域发展。西部土地肥沃,重点发展硒米产业。北部则着力发展民宿业。
访谈团采访了石台县县委书记靳武。正如靳书记所言,“以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石台县,作为山区县,受制于地理环境,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农业发展,因而只能在精细化和高附加值方面发力。以茶产业为例,即便去年遭遇大旱,茶叶产量减少,但总产值却得到上升,这一成就源自对茶叶品质的提升。一般大米市价在5-10元每斤之间,然而硒米的售价却高达50元每斤。同时,石台县还延伸了米产业的产业链,开发了米糊、米浆等工业化产品,进一步拓宽了产品领域。
▲访谈团与石台县纤维书记靳武交流
发展民宿业亦存在“富民穷县”的困境,尽管民众收入增加,政府税收却并未随之增加。为解决此难题,石台县采用了“产业+旅游”的策略。近三年,县财政收入提升近30%,从2.25亿元增加至2.89亿元,其中自给自足率的提升功不可没,自给自足率已从12%提升至18%。
▲靳书记讲述石台县脱贫攻坚史
花絮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 “832工程”茂林修竹队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宿州学院“832工程”茂林修竹队
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 李鑫泽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姚若水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