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组建访谈团,赴贵州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贵州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贵州案例、贵州经验。
7月21日,“832工程”贵州线黔山贵水团队从贵阳市出发,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贵定县、龙里县以及瓮安县)的调研任务。
调研团的第二站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龙里县,位于黔中腹地,沿东北-西南纵向呈月牙形,全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东邻贵定县、福泉市,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辖5镇1街道办事处,81个行政村。
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石漠化严重等自然条件曾制约龙里县的发展,缺电、少水(饮用水)也是村民生活的重大难题。脱贫攻坚以来,龙里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推动全县“组组通”公路实现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村寨通电率均达到100%,气象服务网点、通讯网络设施实现全覆盖。2018年9月,龙里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71%下降至2018年的1.02%。
▲龙里县
“四建四进”新模式,易地搬迁新家园
7月23日上午9点30分,调研团到达冠山街道奋进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情况。
▲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和“硬骨头”。龙里县紧盯石漠化片区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结合区域经济优势、民族文化特点、产业发展布局、公共要素保障等实际,以“县城安置为主,集镇安置为辅”的“8:2”搬迁规划原则,共规划建设4个搬迁安置点。据悉,“十三五”时期,龙里县共计划搬迁62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26人人,非贫人口364人),现已入住62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41人。非贫人口449人),入住率100%。目前,奋进社区共搬迁入住4627人,搬迁群众来自于全县6个镇(街道)75个村337组。
为切实解决好“搬出来后怎么办”问题,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融得入”目标,龙里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就生活不适、就业不易、管理不畅、办事不便、拆房不顺等问题广泛深入调研,系统思考谋划,探索创新了“建组织体系、建管理体系、建服务体系、建帮扶体系、就业进家庭、文化进小区、管理进单元、政策进人心”的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社会治理“四建四进”模式。
▲调研团在奋进社区了解社区及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奋进社区孩子们种的无土栽培蔬菜
一核三翼多节点,高效农业促增收
7月23日下午15点30分,调研团到达湾滩河镇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湾滩河镇结合实际,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园区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湾滩河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向调研团介绍湾滩河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情况
围绕都市消费,湾滩河镇努力打造豌豆尖、黄瓜等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一流的设施农业样板区,把湾滩河镇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示范区。湾滩河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向调研团介绍,湾滩河镇充分考虑不同村子的不同实际情况,实行“一核三翼多节点”的产业发展布局,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组织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扭转“单家独户搞生产、千家万户闯市场”的局面。
▲湾滩河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向张红霞展示水果黄瓜
第二产业推一产,“羊场大米”壮集体
7月23日下午16点30分,调研团在湾滩河镇羊场社区大米加工基地调研。
调研团参观了“羊场大米”的加工厂房,通过与公司负责人交流得知,为破解农产品“卖价低”的问题,2020年,翠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成立龙里县鱼稻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加工园区新建大米加工厂房一座,按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管护、统一加工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稻,确保大米品质,打造“羊场大米”品牌,带动大米价格提升。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力群众增收。
▲湾滩河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杰向调研团介绍羊场大米加工基地情况
果蔬大棚番茄好,三合社区新颜展
7月24日上午,调研团前往冠山街道三合社区就蔬菜种植基地情况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
三合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谢焕菊带领调研团参观了水培果蔬高标准种植基地。在介绍中,调研团了解到三合社区积极申报2024年东西部协作资金365万元,完善三合社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营养液水池、硬化步道、排水沟、电力工程等配套设施,建成占地约40亩的水培果蔬高标准大棚。并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与技术,开展水培樱桃番茄种植,打造“夏日龙珠”“夏日阳光”等樱桃番茄品牌,实现年产番茄30万公斤,产值近100万元,有效推动龙里县樱桃番茄产业发展,同时增加社区集体经济。
▲冠山街道三合社区党委书记谢焕菊向调研团介绍樱桃番茄种植情况
▲樱桃番茄品种——“夏日阳光”
▲调研团在万黔众合供销社前合影
访谈掠影
▲调研团张红霞访谈龙里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杨秋宁
▲调研团本科生杨顶访谈奋进社区脱贫户罗有芬
▲调研团博士生王莹莹访谈冠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衡海剑
▲调研团本科生姜萍萍访谈驻村第一书记李龙艳
▲调研团博士生万沪宁访谈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县生态移民局局长)杨智琴
行程预告
接下来,黔山贵水队将前往瓮安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对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黄红缨茶叶基地、建中镇白沙村进行调研,并深入访谈瓮安县的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黔山贵水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龙里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龙里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