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工程”,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大使馆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谢伦裕教授、黄阳华教授、安子栋副教授、陈佳莹副教授4名教师于11月27日前往安哥拉开展学术交流及授课任务,期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大使馆青年外交官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前往安哥拉当地中资企业考察调研。

“共谋发展之路:中安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11月29日至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大使馆与安天主教大学联合举办“共谋发展之路:中安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使馆临时代办陈凤、安天主教大学校长德阿松桑致辞,我院教师围绕“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减贫脱贫经验”“宏观调控体系”“教育、科研与创新”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安前副总统德索萨、执政党安人运议会党团主席佩雷拉等安党政官员、安天主教大学师生学者等200余人参会。

陈凤在致辞中介绍了全球发展倡议,表示这一倡议为解决全球发展问题、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期待研讨会从中安各自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我们怎样实现发展、我们如何携手共同发展等问题,为两国发展和合作贡献宝贵意见建议。

德阿松桑在致辞中表示,加强中安人文交流和互学互鉴,有助于安探索发展道路、应对发展挑战,期待将中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做法与安国情相结合,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

谢伦裕围绕“减贫如何做”“中国减贫实践历程”“中国减贫体制设计”“中国减贫政策组合”“精准扶贫短期与长期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减贫经验。

黄阳华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实践与成效”等角度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作出了专业解读。

安子栋围绕“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中国财政政策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职能”等方面全面梳理总结了中国宏观调控体系。

陈佳莹立足历史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教育发展”与“中国的科研发展”,并基于 “如何在低收入水平阶段推行义务教育?”“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如何在农村推广新技术?”四个重大问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教育、科研和创新。

安天主教大学科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热罗尼莫·卡欣加指出,安经济主要集中在石油活动上,缺乏多元化。基于上述事实,他重申了包容性增长战略的重要性,强调要以生产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商品、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为基础,创造就业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安中商会会长路易斯·库佩纳拉介绍,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安中贸易额达273亿美元,2023年1月至10月两国贸易额达180亿美元。他认为,安哥拉和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并相信中安关系将随着投资加大越来越深入。

为安哥拉执政党安人运开展专题讲座

11月28日,我院教师为安人开展了专题讲座。安人运政治局委员、国会议员等近100人出席,该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干部政策书记布拉甘萨致辞。

布拉甘萨表示,1983年安哥拉和中国建交以来,双方在共同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等多层面携手共进,自2010年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共同进步。布拉甘萨指出,中国在近几十年中创造了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从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体系完备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安期待学习中国发展模式和经验,帮助安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造福人民生活。

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与会者认真聆听并踊跃提问,会后纷纷向专家索要授课讲义。安哥拉日报、国家电视台、葡新社等安国内外媒体对上述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与青年外交官联学共建

11月27日,我院教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大使馆青年外交官开展联学共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代双明出席活动。在共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后,我院教师介绍了对外投资、贷款、援助相关的应用经济学知识理论,以及易理解易操作的计量经济学评估模型,结合中国对安投资项目与青年外交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赴当地中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在安哥拉期间,我院教师前往华为、中石化、中国银行等在安中资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在当地主要业务、经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地的营商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地带来的变化等,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

应用经济学院致力于以可信、可知、可感、可学的方式,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增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减贫模式的认同和支持,为世界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理论和新解决方案,推动发展领域互学互鉴方式创新,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文/供稿:对外合作办公室

设计 责编:孟小琪 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