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832 工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项目计划遍访全国 832 原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和脱贫攻坚亲历者,用“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全景、深度地记录和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奉献,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2023年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环日行者访谈团队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5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为期9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访谈团调研第二站来到了谢通门县。谢通门,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谢通门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日喀则市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谢通门县区域属高原山丘型,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8.0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2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3%。近五年来,历经7次动态调整,2016年脱贫287户1269人;2017年脱贫409户1930人;2018年脱贫1084户4844人、5个贫困村退出;2019年脱贫1575户5805人、90个贫困村退出,全县累计3355户1384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23%降至0。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7.57元,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增速达37.76%。

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悠久

县内文化资源丰富,县域内有扎西吉培寺、“通门三绝”等著名文化资源数十种。

谢通门县“通门”皮具是谢通门县独特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其制作工艺至今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在民间有“皮具之乡”的美誉。由于技艺精湛,设计巧妙,工艺成熟。2018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通门县“通门”藏刀尤以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品种款式多样,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闻名区内外。“通门”藏刀近年来通过发展,其藏刀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1992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奖”;2009年“通门”小刀获得了《自治区首届旅游纪念产品大赛铜奖》。

谢通门县牛古沟陶器2008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成为谢通门县第一个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更得益于其“精、细、美、广”四大特点。

▲8月24日上午11点35分,访谈团在谢通门县卡嘎镇欧曲村编织车间开展调研。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谢通门县内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富含金、铜、铅锌及其他稀有金属,素有“矿源宝地”之称,当地温泉里面含有微量元素,对于治疗骨折有好处。县域内有大小温泉15处,其中以卡嘎温泉小镇最为著名。

2014年4月,谢通门县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温泉作为优势资源进行了重点景区规划,目前卡嘎温泉已获得一定程度的开发,遍布卡嘎村内的露天温泉洗浴池、家庭温泉旅馆成为游客的重要的康体疗养地。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指导和卡嘎村委会的带动引领下,卡嘎温泉小镇的群众共开办了38家家庭温泉馆和13家家庭旅馆,从业人员达到104余人。

为了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饭”,谢通门采取“走出去”的模式,选派卡嘎村致富带头人、前往拉萨、林芝等实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特色民宿发展经验,2019年卡嘎温泉致富带头人索朗旺堆参加了日喀则市旅发局组织的日本福冈参观考察活动,学到了温泉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很多先进经验。

依托资源发展经济也给谢通门县带来了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发展家庭温泉产业时,同样一个村里,有的人家打出泉眼做成温泉民宿,年收入高达五六十万。但是没有打出泉眼的家庭则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使得贫富差距拉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集体产业带头入股分红,通过宏观调控,拉平贫富差距,带动村民脱贫,实现共同富裕。

▲8月24日上午12点20分,访谈团谢通门县卡嘎村新时代农村温泉合作社开展调研。

规范专合组织,打造致富引擎

农村市场流通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壁垒,而供销社天然扎根于农村市场,与农户、农产品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时,它又是由国资来主导,能够对接更多的资源,通过农村畜牧业认养、私人定制菜田等商业模式,更好地去促进人流、物流在城乡之间的流通,进而可以盘活农村市场,打破区域壁垒,消除农村与大城市的信息不对称这个弊病,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富裕。

谢通门县持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利用2020年强基惠民工作经费1703.76万元,整合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065.23万元,全县现有注册登记合作社353家,社员8049户37917人。全面推进“一村一社”,发展壮大养殖类合作社,逐步提高牛羊入社率,新建牛圈、羊圈157座。积极打造娘热、纳当、青都、布西等示范点,计划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社9家、市级36家、县级105家。

谢通门县于2020年5月成立供销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谢通门县城、日喀则市、拉萨市开设“谢通门县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努力打造“珠峰一见则喜”系列优质产品品牌。目前,在展销中心聚集全县19个乡镇特色优质农畜、非遗、手工、文创、藏香、纺织品、服饰、雕刻工艺品、陶器、皮具、金银加工品、天然饮用水、新鲜奶制品、新鲜优质牛羊肉等215种产品,有111家合作社(企业)产品进驻。

谢通门县通过供销社系统,实现统购统销,助力商品价值的实现。以往农牧民个体在直接作为市场主体时,面临和承担的风险高,常为了降低销售风险而选择适量种植。在引入供销社系统后,因为供销社统一收购产品,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故而农户会依照最大能力种植,提升产品的供给。在销售层面,个体商户面对市场时,没有溢价能力,收益能力差,而供销社则委托专项负责人洽谈业务,农牧民不再“单打独斗”,形成了市场势力。供销社的成立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8月24日14点,访谈团在谢通门县供销社开展调研并合影留念。

访谈掠影

魏楚老师访谈谢通门县县长边巴

安子栋老师访谈谢通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普布扎西

陈婧思老师访谈塔定乡党委书记次仁顿珠

博士生王漫玉访谈卡嘎村党支部书记次仁

花絮

卡嘎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向访谈团介绍温泉合作社

魏楚老师与谢通门县县长边巴热烈交流

博士生王漫玉与脱贫户顿珠次仁访谈实况

访谈团在谢通门县卡嘎镇欧曲村编织车间合影留念

访谈团与谢通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普布扎西、副局长次仁顿珠合影留念

访谈团与谢通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普布扎西、副局长次仁顿珠合影留念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环日行者访谈团队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832工程”环日行者访谈团队

团队成员:魏楚、安子栋、陈婧思、王漫玉、朱晨之、李海博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