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民经济管理系
5月14日晚上6点,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十九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科技日报社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博士做了主题为《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创新》的演讲。
刘亚东总编辑结合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长期的理论探索,主要从我国科技创新现状、核心技术短板,以及科技创新路径三方面做了演讲。
在科技创新现状方面,刘亚东总编辑认为,我国的科技成就斐然,但发达国家依然发达。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具体表现为航天、超算、基因等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均取得较大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提高,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发明专利数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去年基础研究经费为975.5亿元,增幅超过65%)。另一方面,从诺贝尔获奖数、企业创新排名、大学排名等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看,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过近10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科学工业体系,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其并不完全是“失去的10年”,恰恰有可能是真正的蓄势期。
在核心技术短板方面,刘亚东总编辑以科技日报去年的“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专题(该专题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在芯片、材料等35个领域所存在的核心技术短板问题)为切入点,指出目前中国远不止这35项“卡脖子”技术。他进一步强调,我国核心技术短板的实质是缺少技术话语权和对产业端的掌握,集中表现于原始创新缺乏、基础研究不足、科技实力不强等诸多方面,尤其体现在工业制造、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物医药六大方面,具体如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重型燃气轮机、核心算法、航空钢材等。
在科技创新路径方面,刘亚东总编辑提出,从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及特征来看,弘扬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始终坚持如下观点:①科学精神比科学技术更重要。如果仅从生产力角度审视科学,是对科学的矮化、功利化的肤浅理解。②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科学不是万能的,不代表其一贯正确,可以崇尚,但不能迷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差不多”、“沉默是金”是对科学批判精神的误导。③弯道超车违背科学精神“交规”。在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00年后,在关键领域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百折不饶的科学精神。
最后,刘亚东总编辑针对现场嘉宾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精彩回答。比如,当被问及对R&D占GDP比重的看法时,他表示并不反对多投入,但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合理机制高效使用;当被问及基层如何做好支持科技创新的工作时,他认为应根据科学技术的规律做事,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刘亚东总编辑现为我国高级记者、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作为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兼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知识背景。良好的外语条件和长期在国外工作的经历,使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得以在全球化高度上开展新闻实践。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写出大批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其主要著作有《中国科技的升级之路》、《新闻眼看美国》、《圈点每日环球科技》、《世界科技的历史》等。刘总编辑上世纪九十年代赴美国,任科技日报社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五年里足迹遍及美国48个州,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引领国内读者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美国科技、教育、社会、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刘总编辑的新闻作品九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7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8年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人物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2010年获颁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本次论坛由应用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9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