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开展有组织科研,构建“三三制”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并定期组织高端研讨会,以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一,如何精准测度中西部经济现代化水平,因地制宜规划经济现代化实现路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之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研讨会(第15期)——中西部经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教授出席并致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展司规划统计处处长段志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方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财经处副处长、统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陶涛教授、统计学院经济社会统计系主任甄峰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魏楚教授、副院长黄阳华教授和“中西部经济现代化”研究团队成员参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教授主持。



郑新业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中西部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推动中西部经济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国内展现了我们均衡发展的决心,也在国际上积极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中西部经济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西部经济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精准评估、比较分析,剖析不同维度对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合理机制。为落实《报告》撰写工作,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为《报告》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应用经济学院卢昂荻副教授对当前成果进行了汇报,《报告》将中西部经济现代化指数内涵归纳为经济产出、创新驱动、经济效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成就、挑战和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在以上五个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区域内部差距大、创新投入强度偏低、科技成果外流规模较大等问题,并依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专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现代化评估体系展开了进一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报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的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报告》数据详实、内容务实,富有新意,较为完整。未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时,应注意经济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辨析,指标体系是否体现学科特色、是否纳入民族文化、人口形势等地区特征以及行文架构调整、论述重点调整等问题。

“中西部经济现代化”研究团队表示,将认真学习和研究各位专家指出的宝贵建议,科学有序地进行《报告》的修改工作,后续将定期向各位专家汇报研究进展,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三三制”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即由3名左右教师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构建团队,每位教师指导3名本硕博学生参与研究,3个左右团队支撑一个重点学科建设。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工作。

来源:对外合作办公室

设计 责编:陈文悦 马文林

审核:陈占明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