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共同组建访谈团,赴湖南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湖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湖南案例、湖南经验。

9月4日,“832工程”湖南线更上一层娄队赴湖南省娄底市,开启为期3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娄底市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涟源市、新化县)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第一站是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的涟源市。涟源市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娄底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中部,衡邵盆地北缘,涟水、孙水上游,东毗娄底市、双峰县,南接邵东市、新邵县,西邻新化县、冷水江市,北连安化县、宁乡市。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沟通湖南省东西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涟源市人文底蕴深厚,是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交汇之地,是著名的“湘军摇篮”。城区蓝田拥有600多年历史,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饯钟书曾在此执教,并以蓝田为背景、以国师为题材创作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围城》。

涟源1951年建县,1987年撤县设市,属武陵山特困连片地区、省级贫困县市。2014年底,涟源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7237人,贫困发生率为18.3%。到2019年底,未脱贫人口减少至2359户437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8.30%下降到0.45%。2020年2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摘帽退出。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柑橘成就美好生活

9月4日下午,更上一层娄队先后调研了大规模标准化种植柑橘的三家企业,分别是娄底祥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湖南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柑橘是涟源市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涟源市按照“引进一个新品种、熟化一项新技术、形成一个好产业、创立一个好品牌、致富一方老百姓”的总体思路,以金秋砂糖橘、脐橙、玳玳酸橙等为主要推广品种,以“公司+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农户+标准+科技科研”为主要发展模式,把柑橘产业打造成了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柑橘种植面积为11.12万亩,“涟红蜜橘”已成为涟源市的地理标志品牌。

首先,调研团抵达娄底祥兴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桥头河柑橘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该基地试种了50亩由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新品种——金秋砂糖橘。祥兴金秋砂糖橘种植基地也是涟源市首个获得授权的种植基地,并在2021年已取得理想成果。



▲访谈团在桥头河柑橘基地实地调研


随后来到湖南湘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调研团主要参观了蜜橘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基地实行分组管理和联网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方式,对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进行有效监控。蜜橘种植成本低廉,利润丰厚,主要销往北方。蜜橘幼苗自产自销,每年产量近100万苗。公司还加工和销售菜籽油,销往全国各地,有力带动了周围农户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



▲访谈团在湖南湘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最后抵达七星街镇曲溪村康麓生物康橙农业玳玳酸橙种植基地调研。康麓生物康橙农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玳玳酸橙全身都是宝,花和叶可以生产纯露、精油,果实可做中药材,还可以提炼生产甜味剂、果胶、膳食纤维。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玳玳酸橙专业种植合作社32个,规模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与8050名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让“种好玳玳花,代代有钱花”的梦想照进现实。



▲访谈团在玳玳酸橙种植基地

“敢做善成”涟源精神,“重义崇商”走向共富

9月4日下午,更上一层娄队抵达邬辣妈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该公司由邬文明董事长于2005年创立,现有豆制品、鱼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公司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超100000平方米,配备十万级标准化净化生产车间,拥有国内领先的黄豆榨油炼油生产线、豆腐干生产线、膨化豆制品全自动生产线和全自动灭菌生产线。

邬文明从学校毕业后,便进入湘潭市一家食品包装厂打工,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一线工人、仓管、品检等等一系列岗位上都干过。她说,“老板看到我勤奋诚实,传授了我不少经销的经验,以致后来慢慢地对于公司运营管理也有了一些心得”。在了解到食品加工行业的相关知识后,她开始自己创业,在浏阳起家,从小作坊做起,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创业历程,在巅峰时期曾带领400号家乡人远离家乡去往浏阳创业。但家乡人远离家人的愁绪和担忧被她看在眼里,为解决这一困境,邬文明当即决定联系涟源市政府,将企业搬入涟源市。在市政府和各方的努力下,最终让400名乡亲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现已带领900人共同致富。

邬辣妈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发展与壮大,与“重义崇商、敢做善成”的涟源精神和涟商风貌息息相关,在一代代涟商的秉承与发扬下,已形成了涟源独特的经商文化。



▲访谈团在邬辣妈食品有限公司



▲邬辣妈集团的扶贫缩影

资金扶持助脱贫,勤劳致富焕新机

9月4日下午,本科生冯艳访谈七星街龙贵村脱贫户李卫红。了解到,李卫红家庭致贫的原因是多维的,一是缺乏资金,前期由于缺乏相关产业的知识与实践投资失败,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二是因学,家中有两个小孩上学,经济负担较重;三是因病,家中有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和年老多病的父亲,使得李卫红一家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在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当地政府时常与他谈心交流、探讨创业项目,并从经济和技术两个层面对他们一家进行了定点帮扶。经济上,第一书记和帮扶人通过联系申请小额免息贷款为其解决资金上的难题;技术上,通过扶贫培训等让其走进湖南农大的校园学习种养殖技术并与相关专业的领导老师保持联系交流。项目确定后,政府层面也不断派出第一书记、帮扶人和技术专家进行回访,通过多项政策合力使得李卫红一家经营了蜜蜂养殖、野鸡养殖、苗木种植和米酒酿造等产业,并小有规模,一年可达到近二十万的年收入。



▲本科生冯艳访谈七星街龙贵村脱贫户李卫红



▲脱贫户李卫红取蜂巢

搬迁集中享便利,土地流转助安居

9月5日上午,访谈团抵达古塘乡易地搬迁安置点进行调研。古塘乡位于涟源市西北边陲,境内大山连绵,平均海拔680米,最高达900米,高山居民生活贫苦。古塘乡将易地扶贫安置区设在小城镇规划中心地段,占地面积约100亩,共建有12栋仿古风格的商住安置房。新城社区成立于2021年10月,系由原古塘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整体演变而来,社区现有居民1327人,6个组。

社区内进出公路、区内道路硬化到位,绿化、亮化、水、电、网络等全部到位,环卫、休闲娱乐设施到位,配套建有三级客运站1个,标准篮球场1个,健身场所1个,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距社区不足30米,古塘中学离社区仅800米。社区内设立了全科医疗点,距古塘乡卫生院不足500米。社区内超市、饭店、服装店、快递驿站等服务性门店应有尽有。

社区内建有屋顶光伏发电站1个,年收入15-20万。流转附近土地45亩,搬迁户可分配菜园地0.14亩/户,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安置区设有数据线电子厂,居民可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社区还设有“红白喜事操办厅”,是既保留传统又便利居民的暖心举措。



▲访谈团在古塘乡易地搬迁安置点



▲数据线电子厂的工作人员正操作机器

绿色开发保生态,金色梨园鼓钱袋

9月5日上午,访谈团抵达古塘乡牛山园金秋梨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该基地由湖南省威铭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种植面积高达5000余亩,公司种植了金秋梨、黄金梨、黄金枣、黄桃、油桃等优良果树品种,加工产品梨膏,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增收。

基地位于湖南省涟源市北部山区,素有“青藏高原”之称的古塘乡,海拔在750米至848米之间,拥有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土层深厚肥沃,富含硒、钙、锌、锰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任何污染,是南方生产绿色有机产品的绝佳种植区。

“牛山园基地产品完全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管控,绝不施一粒化肥,不喷一滴除草剂,常年施用农家有机肥,全程人工割草,使用防虫网和生物防虫技术诱杀害虫”,公司董事长李爱兰介绍。



▲访谈团在古塘乡牛山园金秋梨基地



▲漫山遍野金秋梨

非遗棕编展新姿,匠心传承富乡邻

9月5日上午,访谈团抵达古塘乡方才棕编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涟源棕编艺术始于三国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梅山棕编也已延续600余年,吴方才是第十八代梅山棕编传承人。棕树叶经过穿、插、扣、拉等方式,能编出蜻蜓、蝴蝶、蚂蚱、仙鹤、凤凰及十二生肖等各种动物。退役军人吴方才通过30载努力改良和探索,让“梅山棕编”纳入了湖南省级非遗传承代表性保护名录,且让非遗作品转型为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带动着地方劳动力、困难家庭增收致富。

吴方才将传承下来的山棕处理秘方与现代自研创新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发生产出“山棕”鞋和鞋垫系列产品,销往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吴方才免费教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棕编手工编织技艺,熟练工每小时可收入30多元。2021年,投资300万元在古塘乡大湾里村新建梅山棕编非遗就业工坊、传习所、展示馆,通过建设山棕制鞋传承培训基地开发式扶贫,订单回收农户产品,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助力扶贫、乡村振兴。



▲“梅山·棕编”蒲扇



▲“梅山棕编”非遗技艺培训场所

访谈掠影



▲访谈团陈佳莹老师访谈涟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易专(原扶贫办主任)



▲访谈团华岳老师访谈市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刘洪池



▲博士生陈冠锟访谈涟源市桥头河镇党委书记邹正文



▲博士生张容访谈龙塘镇江口村访谈支部书吴永修

行程预告

至此,本次“832工程”调研已经圆满结束。我们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涟源市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涟源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