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

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启动“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等系列项目。应用经济学院落实学校党委部署,组织学院骨干师生参与暑期调研,在扎根中国大地的调研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品格觉悟、有专业本领、有健康身心”的“三有人才”,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大学新路。

和田县

本队的第二站和田县,和上一站皮山的地理位置相似,位于塔里木盆地以南,西南与印度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接壤,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和田县以盛产玉而著名,产出极著名的羊脂白玉、墨玉和玉。和田县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集多种文明于一地,汇多种文化于一处。除了盛产美玉,和田县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和田县的县委、县政府驻地在和田市,并不在本县境内,是全疆唯一的有县无城县。和田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1月24日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调研见闻

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人口大多聚集于沙漠上的一片片绿洲之上,走出绿洲,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沙漠,开口说话便能尝到沙土的味道。但就在沙漠边缘,冰川融水滋养灌溉着的绿洲之上,竟也有风吹稻花香的江南景象。这就是我们在和田县调研的第一站——罕艾日克镇稻香村。新疆人爱吃的手抓饭,离不开稻米这一重要的原材料。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也听到,过去生产力不足,生活条件差,稻米比小麦更珍贵,手抓饭是专门招待贵客时才会制作的美食,普通人家日常只吃馕饼和拉面。

稻香村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村民的房屋和院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改造,每一户都精美别致,各有不同。每家每户按照个人意愿和特色选择经营项目,有民宿、特色餐饮、按摩店、小商店等等,共同发展“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和田县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和田地区代表性的设施农业公司在戈壁滩上建造了1000座高效节能温室,经营瓜果蔬菜的育苗、种植和销售,还兼具科普教育、采摘观光等业务。过去南疆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宜蔬菜种植,蔬菜主要依赖从外地“进口”,成本高、品类少、价格贵,基本只有辣椒(当地人叫辣皮子)、洋葱(皮牙子)、西红柿、土豆等几样主要的蔬菜是家里餐桌的常客。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和扩散,如今在和田地区的戈壁滩上也能种出各式各样的蔬菜。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和田地区的蔬菜市场从原先几乎大部分依赖区外调配(“进口”)已经逐步转变为本地生产,蔬菜的价格也降低了不少,品类越来越丰富。

接下来调研团参观了和天下鸽业有限公司,这里是肉鸽的养殖和繁育基地。南疆人民爱吃鸽子,大街小巷都是鸽子汤小店,鸽子汤、炖鸽子、烤鸽子都是南疆地区的代表性美食。

在和田的第一天晚上,调研团一起实地走访了约特干故城。约特干,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于阗古国的都城。如今的约特干故城以和田地区的民俗文化为背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史料,有花样繁多的传统美食、手工艺品、巴扎,重现丝绸之路于阗古国的繁华盛景,把历史史实和故事演绎相结合,讲述着千年于阗古城的魅力。

第二天一早,调研团前往和田县技工学校教育基地进行走访调研。技工学校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的需要,培养纺织、电梯、物流、空调、消防等28个专业的技术人才,既有暑期的短期培训,又有全日制项目,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促进和田地区农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在和田食堂,调研团品尝了学员们制作的各种小吃美食,有一位做馕饼的小哥开心地告诉我们,学完这期课程,他就准备去自主创业,开店赚钱了。

在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调研团与教育局主要领导、学校主要领导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边疆县域中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授牌仪式。

最后,调研团在和田县人民政府,与主要政府部门进行了“兴边富民”主题座谈会。了解和田县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转型、招商引资、人才吸引、民族团结方面的工作经验。

访谈风采

在和田县这站,共有5名师生参与了访谈工作,其中:

01张钟文老师对和田县副县长阿依姆妮萨·艾则孜进行了访谈

02姜凡老师访谈了和田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阿不都力提甫·赛买提

03新疆财经大学刘旭老师访谈罕艾日克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张海东

04新疆财经大学谢佳辉老师访谈了稻香村第一书记拜合提亚尔

05先锋闯将学员、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本科生刘凡与稻香村脱贫户进行了访谈

至此,万方乐奏队的调研行程圆满结束,以上新闻稿是调研团的随笔见闻,敬请期待我们融合经济学专业分析的后续推送!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

“先锋闯将”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一周年之际,学校启动的全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秀分子。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

“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启动的育人工程,是全国首个全方位覆盖9个陆地边疆省、45个陆地边境市、140个陆地边境县、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的重要载体。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深入我国140个陆地边境县开展深度访谈、调研和口述史积累等工作,立足中国边疆发展和治理实践,总结党领导人民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提炼和发展新时代党的边疆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图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国边疆”万方乐奏队

文字: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万方乐奏队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谢伦裕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