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应用经济学院成功召开碳科学与碳事实学术研讨会

发文时间:2021-08-18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碳中和跨学科交叉平台于2021年8月14日举办了题为“碳科学与碳事实”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主任宋枫教授主持。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史学丽作题为《气候变化与碳循环过程的模拟与预估》的报告,介绍了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等基本概念,分析了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结果及其演变,并公布了IPCC最新成果,未来将加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融合应用研究,让科学服务社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段宏波作题为《<巴黎协定>下的1.5℃温升控制与碳中和》的报告。他指出,现有研究对实现1.5℃温控目标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远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通过对多个综合评估模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碳中和目标与全球1.5℃温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文戟作题为《气候目标下碳减排路径与能源投资需求分析:综合评估模型的视角》的报告,通过对碳中和情景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发现,气候目标下能源投资总量增幅不大,但是投资结构需要迅速向以低碳投资为主转变。此外,能源投资潜力与风险的地域差异巨大,发展中亚洲具有最高的投资需求。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覃栎作题为《气候变化下农业及能源系统的脆弱性》的报告,概况介绍了气候变化导致融雪径流规模减少、时间发生转移,显著依赖于融雪径流的灌溉农业地区遭受影响。因此,在制定和完成减排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制定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权衡碳中和路径下的多重环境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红霞作题为《我国碳排放的产业结构演变分析:1991-2018》的报告,概况介绍了基于中国1991-2018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研究,中国碳排放总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碳排放占比最高且基本保持不变,工业、制造业内部碳排放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减排重点仍在高排放强度、高排放占比的产业上。

与会嘉宾结合本期主题,分别从气候变暖、能源结构、碳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敏指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气候变暖,气候的加速变化对生产消费影响巨大,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副编审王喜峰认为结合我国碳中和实际情况,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降低储能成本。当前,在发展能源产业、调整能源结构、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应用经济学院张晓兵、郭伯威老师参与讨论。

最后,宋枫介绍了应用经济学院碳中和跨学科交叉平台的建设情况,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各学界、业界专家建立起深度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参与到后续的系列活动之中,共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支持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