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7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从山南市出发,开启为期12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山南市6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加查县、曲松县、桑日县、乃东区、扎囊县、贡嘎县)的调研任务。
7月22日,访谈团的第二站来到了被誉为“三河之源、山水环绕”的曲松县。曲松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喜马拉雅山麓北侧,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谷地。该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邻加查县与林芝市朗县,南接隆子县,西连乃东县,北靠桑日县,四周大山环绕。该县历史悠久,藏文史书记载的“曲松”一词意为“三河”,源自色布曲河、江扎普曲河及贡布普曲河三条河流。西藏和平解放前,曲松县由吐蕃赞普后裔历代第巴拉加里统治。1959年,拉加里县人民政府成立,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曲松县,以象征三河合并之意。
自2015年底启动精准扶贫以来,曲松县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致力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2016年初,曲松县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80户322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6%。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到2020年底,所有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现行脱贫标准,21个贫困村有序退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零。2020年,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45元,较2015年末增加8190元,增长286.9%。
▲访谈团在下落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合影留念
搬迁拓新路,产业铺富途
7月22日下午,访谈团前往曲松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与脱贫攻坚亲历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访谈团教师安子栋访谈曲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扎西群培。
扎西群培首先介绍了曲松县“十三五”时期的贫困基本情况。2016年初,曲松县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和深入摸排,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80户3224人。他指出,曲松县的脱贫攻坚政策不仅惠及贫困人口,还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整体提升了居民的整体收入和就业率,形成了显著的联动效应。在访谈中,扎西群培特别强调了就业扶贫的重要性。曲松县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坚持长期跟踪,积极推进就业保障服务;推广“蒲公英飞扬计划”,在为应届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助力民族团结。在谈及最为触动的经历时,扎西群培回忆了搬迁安置工作的艰辛。针对居住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群众,曲松县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分批推进搬迁工作。2018年搬迁入住90户302人,其中县内分散安置5户17人,县外集中安置85户285人;2020年搬迁入住196户710人,其中县内分散安置4户13人,县外集中安置192户697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还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曲松县的脱贫攻坚,还为曲松县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安子栋老师访谈曲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扎西群培
硕士生任文丽访谈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副局长洛桑。
洛桑首先介绍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相关工作。曲松县通过“五步工作法”,对全镇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并实施动态管理,完善数据信息,全面提升建档立卡质量和水平。接着,洛桑详细介绍了曲松县如何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科学筛选产业项目,优化调整“十三五”时期的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十三五”时期,曲松县共实施了1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4896万元,其中政策性资金13021万元,社会融资70万元,金融信贷1805万元。截至2020年10月底,所有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规范化管理带动了339户1014名贫困群众脱贫。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曲松县重点打造了牦牛、奶牛、蔬菜等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和商贸流通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以藏药材、慈成藏香、色吾温泉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品牌。例如,“慈成藏香”扶贫产业品牌实现了861万元的产值,带动了23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他强调,产业先行是曲松县脱贫攻坚的关键,这些产业项目不仅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还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助力曲松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任文丽访谈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副局长洛桑
脱贫攻坚结硕果,乡村振兴绘新篇
7月23日上午,访谈团驱车前往曲松县曲松镇下洛村。博士生邱宁昕访谈下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旦增。
下洛村全村共有251户768人,2016年初,确立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08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下洛村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其中,技能培训是带动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据格桑旦增介绍,下洛村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通过提升技能来实现增收。接着,格桑旦增格桑旦增重点介绍了下洛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他特别强调了农机合作社在壮大集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农机合作社通过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村里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机械租赁业务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23年,农机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27万多元的收入。此外,下洛村还通过土地流转和养殖业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养牛场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展望未来,格桑书记对下洛村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指出,村里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下洛村计划进一步发展养牛场,拓展乳制品销售渠道,通过加工酸奶和肉干等产品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村里将尝试发展饲草加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些举措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邱宁昕访谈下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旦增
访谈团教师陈婧思访谈下洛村脱贫代表白玛。在脱贫之前,白玛一家仅靠一人劳作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他们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接受国家和政府的帮助。然而,白玛不愿一直依赖政策帮扶,她决心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致富之路。在政府的支持下,白玛参加了厨师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凭借这项技能,白玛一家开办了家庭茶馆,收入显著增加。在谈到家庭教育情况时,白玛满怀自豪地提到,她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们不仅走出了贫困的阴影,也为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白玛强调,政府在教育方面提供的支持,让她的孩子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白玛的故事不仅是下洛村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也是全村人民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她的成功经验体现了通过技能培训和教育支持,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彰显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陈婧思老师访谈脱贫户代表白玛
▲访谈团与脱贫户、同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访谈团博士生钟若涵访谈曲松镇党委书记次仁顿珠。
次仁书记首先介绍了曲松镇的主要致贫原因。他指出,许多家庭因突发疾病而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陷入贫困。为了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曲松镇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方面,通过转移就业为贫困家庭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结合曲松镇的资源禀赋,落地了一系列产业项目,并通过这些项目在实现联农带农的基础上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在谈及脱贫攻坚的成果时,次仁顿珠自豪地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曲松镇不仅成功实现了脱贫目标,还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他强调,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曲松镇的脱贫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接着,次仁顿珠详细介绍了转移就业的具体做法。曲松镇通过摸底排查,了解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并结合县域的用工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一方面在乡镇层面引导其就近就便进行劳务输出,另一方面由人社部门进行点对点推介,直接把劳动力输出到用工现场,实现了就业输出的精准对接。在技能培训方面,曲松镇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和周围落地项目的用工需求,确保培训内容切合实际,真正帮助群众提升就业能力。次仁书记强调,技能培训不仅是脱贫的手段,更是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举措不仅充分展示了曲松镇在脱贫攻坚中的显著成效,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钟若涵访谈曲松镇党委书记次仁顿珠
药香满村助脱贫,特色产业兴百姓
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曲松县琼嘎村,实地了解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贡献。
曲松县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专注于藏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致力于打破传统种植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当地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合作社的藏药材种植基地已超过520亩,种植包括藏木香、草红花、西藏棱子芹在内的16种藏药材,并成功推出了“斯灵姜霸护发液”“噶思达娃补水面膜”等多款市场热销产品。2021年,合作社实现总产值近526.6万元,盈利189.2万元,分红、支付劳务工资、土地租金、发放物资、教育捐助、企业科研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投入资金28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190户,665人。通过这些举措,合作社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合作社还在科研和知识产权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藏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访谈团实地调研曲松镇琼嘎藏药材加工专业合作社
▲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产品
最后,访谈团于藏铭康企业门口合影留念,至此结束在曲松县的调研访谈活动。
▲访谈团在曲松县藏铭康企业门口合影留念
行程预告
接下来,山南3700访谈团将前往桑日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就桑日县的万亩葡萄基地、特色温泉产业等进行调研,并深入访谈桑日县的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我们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曲松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曲松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