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新闻学院组建访谈团,赴贵州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贵州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贵州案例、贵州经验。
8月5日,“832工程”贵州线贵在求是团队从铜仁市出发,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铜仁市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碧江区、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调研任务。
调研团的第一站是铜仁市碧江区。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黔交界之地,系武陵山片区战略腹地,素有“黔东明珠”之美誉。2011年撤市设区,原县级铜仁市更名“碧江区”。全区辖15个乡(镇、街道),国土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区内居住有汉、苗、侗、土家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2014年以来,全区有34个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90户24958人。
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时,碧江区与周边区县相比,虽然贫困面相对较小,但与全国、全省、全市一样,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面临着“攻坚拔寨”和“啃硬骨头”的严峻形势。一是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全区85%贫困村集中分布在离城区较远、自然条件较差的6个乡镇,50%贫困人口集中在坝黄镇、和平乡两个乡镇。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所有贫困村没有实施亮化工程,通组路没有硬化,群众出门“夜晚一片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还有30%贫困村没有通宽带;25%贫困村未通移动通讯信号。三是贫困地区群众增收难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贫困村基本没有发展主导产业,都是“空壳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普遍滞后。
面对这样的现状,碧江区坚持“产城互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理念,抢抓城市重心北移、园区建设扩容增效、文化旅游井喷发展等重大机遇,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深度融合的路子。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至1062户280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5.21%下降至1.71%。
▲碧江区美丽的夜景
情系山乡,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
8月6日上午,调研团到达和平乡政府,并在和平乡党委书记张妮娅的带领下前往念乡人强村富民工坊调研特色产业发展、促农增收、农产品销售等情况。
该工坊由“念乡人”村生莫名家工作室负责运营。利用本土千万级粉丝网络达人“念乡人周周”团队优势,与贵州周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将坝连组16户农户闲置住房、20亩耕地以及32.5亩荒山打造成念乡人农产品直播带货基地。
▲调研团在念乡人直播基地了解情况
2020年12月,念乡人团队开始拍摄短视频,用视频传情,将贵州美景、美食、民风民俗报道出去。2023年采取“村集体+工作室+工坊+农户”模式运营,拍短视频直播带货,先后带动珍珠花生、和平沃柑、聂大姐酸豇豆、区内外农产品销售,为乡村企业带来生产订单等,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工坊租用村民闲置房建拍摄基地,也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念乡人”通过短视频宣传推广,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探索乡村振兴“和平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积累经验。
▲调研团与和平乡党委书记张妮娅、抖音百万粉丝博主莫志林(村生莫)在念乡人强村富民工坊合影留念
灯塔街道: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8月6日下午,调研团抵达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调研乡愁馆、扶贫车间等帮助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务工情况。
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位于碧江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核心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是全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之一,安置来自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区内搬迁群众2564户11588人,其中脱贫户1885户8732人。
▲灯塔街道矮屯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
“健全乡村文化振兴与搬迁安置社区文化治理有效衔接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激活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切实推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各项后续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的题中之义。”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灯塔街道设立乡愁馆、春晖社、“四点半”课堂、图书馆、文化长廊、“一老一小”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平台,丰富搬迁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调研团参观乡愁馆
随后,调研团参观了灯塔街道矮屯社区“强村富民工坊”。
考虑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单一、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有限,灯塔街道矮屯社区“强村富民工坊”于2024年6月7日正式揭牌。该工坊采取“社区集体+公司+脱贫户”共建共享模式,力争实现“更多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能赚钱、社区集体经济能消薄壮大、企业生产用工更灵活”这一互利共赢目标。其中,以贵州五谷韵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
▲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强村富民工坊
贵州五谷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20日,是铜仁市碧江区2022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公司总投资5000万,公司是铜仁市唯一家营养早餐标准化生产加工厂,专业生产包子、 馒头、速冻面食等,生产总规模年产值8000万。市场目前覆盖铜仁市周边600公里,云南,重庆,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公司成立开始,就围绕让五谷韵成为消费者最信任的公司这一企业使命,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食用到美味、安全、健康的食品为己任,聚焦深耕,专心专业专注食品行业领域。围绕多种优质的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结合当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突出企业原汁原味,绿色健康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努力打造百姓最需要的食品企业,使五谷韵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第一选择。
▲碧江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食品生产基地——贵州五谷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易地搬迁群众在食品车间工作
种好“一粒米” 致富一乡人
8月6日下午,调研团抵达滑石乡白水大米加工厂,调研农产品加工情况。
滑石乡位于铜仁市碧江区东北部,是碧江区的粮食主产区,素有“铜仁粮仓”之称。境内田土肥沃、水质良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培育水稻的理想区域。
▲白水贡米种植区域
滑石乡稻米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548年,嘉靖帝派人南巡,发现白水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亮,其味浓郁香甜,从此每年作为贡米进贡皇宫,得名“白水贡米”。近年来,该乡加快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发展,在品种选择、田间管护、绿色防控等环节下足功夫,确保大米品质和产量,打造“白水贡米”品牌,让“白水贡米”销往全国各地。
▲区委常委、副区长张贵斌向调研团展示白水贡米
在访谈中,调研团了解到,“白水贡米”取得当前的成就,主要是基于以下优势:(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白水贡米的种植基地处于高山丘陵,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海拔600-700米,是种植水稻的黄金海拔。水稻在立秋之后抽穗成熟,气温常在21-25℃,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充分,达到790小时以上,是籼稻米质性状的最佳表达条件。(二)独特的种植技术。白水贡米从选种到田间管理、绿色防控,有一套完整的水稻栽培技术方案。特别是昆山农业组团式帮扶以来,通过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器、稻鸭稻鱼共作等立体生物绿色防控,确保稻谷生态环保。(三)独特的加工工艺。采用健康加工工艺,不抛光、不打蜡、不碾白,尽量保留营养,贡米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四)独特的口感品质。白水贡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晶莹剔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松软可口、回味无穷、不需菜也可吃三大碗。
▲白水贡米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白水贡米产业的发展历程
▲白水贡米加工作坊
老麻塘村:文明新风润心田
8月6日下午,调研团前往老麻塘村,调研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老麻塘村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东北部,与湖南凤凰县黄合乡毗邻,是碧江“白水贡米”核心产区,对外交通便利,乡村干道纵横交错,玉铜松城市快速干道穿境而过,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距高铁铜仁站25公里;村域内建成了较高质量的组组通、户户通,形成方便的交通网络。处于铜仁市高铁北站拟建位置中心区域,具有显著的经济区位优势。
▲调研团到达老麻塘村
在村规民约示范广场,张贵斌为调研团介绍了老麻塘村“十要十不要”先进典型人物,并组织观看了《十要十不要》快板视频。
▲张贵斌书记为调研团介绍老麻塘村村庄治理情况
访谈掠影
▲调研团新闻学院助理教授王达访谈区政府副区长罗继平
▲调研团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苏文杰访谈访谈区委常委、副区长,驻村第一书记张贵斌和前任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时期),现任滑石乡副书记、乡长吴鹏飞
▲调研团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万沪宁访谈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原区扶贫办副主任)丁黔
▲调研团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万沪宁访谈和平乡党委书记张妮娅
▲调研团新闻学院本科生符文迪访谈滑石乡老麻塘村脱贫户龙启发
行程预告
接下来,贵在求是队将前往松桃苗族自治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对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棉花山村农旅产业园区、真旗屯村调研稻油轮作基地、松桃桃源土特产有限公司、松桃苗绣公司、孟溪镇矮屯村强村富民工坊开展调研并深入访谈松桃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贵在求是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碧江区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碧江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花絮
▲碧江区夜景
▲乡愁馆展示的特色油纸伞
▲碧江区本地特色黄桃
▲念乡人强村富民工坊所展示的傩面具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