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举办了“碳中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约束”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就“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可能影响、应对措施及其达成路径的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作开场致辞。他表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贡献,但也构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约束条件。目前,我国如何达成“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尚不明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可以畅所欲言,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我国2060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鲁玺就“低碳能源与大气环境系统协同机制与建模”主题,从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的低碳协同发展和低碳能源精准化评估与动态协同利用建模两个角度进行报告。首先,“碳中和”目标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在2060年前实现根本性转变,构造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在这一背景下,该研究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提出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优化方案。在供给侧,通过经济技术空间参数化与动态表征,把传统静态的评估方法发展为时间空间上精准化的可再生能源评估模型,满足可再生能源精细化管理与政策制定需求;在消费侧,通过引入多能源、多系统动态协同模型与动态环境效益评估,以对可再生能源的变动性产生响应。这一研究对于评估未来我国低碳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多系统协同优化方案、推动低碳能源发展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安子栋以“气候变化奥肯定律”为题进行报告。该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日愈复杂化和多样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因此,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除研究减排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外,有必要进一步评估减排对就业产生的冲击。该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就业之间存在短期正相关系,并提出“气候变化奥肯定律”。估计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奥肯系数在 0.12 左右,即碳排减少 1%,就业人数减少 0.12%。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出波动进行传递。此外,滚动样本回归的估计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奥肯系数存在随时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未来实施减排政策的成本可能更低。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枫进行了“电力碳中和目标下的成本冲击研究”的主题报告。该研究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于我国电价与平均物价水平可能带来的冲击。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尽管技术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纳难题、提升新能源渗透率,但实证研究和国际经验均表明,新能源全系统消纳成本随渗透率提升而增加。估算结果表明,全国2030年20-30%的风光渗透率可能带来全社会度电成本增加0.031-0.059元,这也将对社会一般价格水平造成冲击,使用2018年的投出产出表的估算,CPI和PPI 分别增加0.21%-0.42%和0.48%-0.94%。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郭伯威以“碳中和政策的最优时段配置:理论与证据”为题进行报告。该研究通过构造减排模型,刻画了“碳中和”目标下,最大化减排效用的最优减排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巴黎协定》的2℃升温目标、贴现率及未来政策强度等因素均会对减排压力及碳交易市场均衡价格产生影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提升将降低减排成本。该研究认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要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以及代际社会公平性的矛盾。过于激进的减排政策不利于社会公平,并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考虑到当前我国消费者对高能源价格的承受力更低、代际不平等问题突出,因此现阶段不适合过于激进的减排政策,而宜将大部分减排压力留至后期。
最后,与会专家就发言内容及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问题和路径展开讨论。中国价格协会能源专委会侯守礼认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他提出,要想在保持当前电价水平的条件下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在储能支持下,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实现“平价下网”;另一方面需要引导未来新能源投资合理布局,考虑区域内电力供需特征、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降低输配电成本。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部吕栋同样指出成本问题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成本包括既包括新技术的研发成本,也包括原有资产带来的沉没成本。他表示,新一轮能源变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满足同样的电力需求所需的资金规模快速增长。这表明实现碳中和过程可能需要较大规模资金投入,如何筹备、吸引资金以及如何协调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李竹认为,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保障,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将能够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政策制定过程中既需要充分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也要精细设计减排目标和规划实现路径。此外,市场机制对于减排和新能源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持续完善电力现货和中长期市场建设,引导电价反映真实供需结构,充分发挥电力市场价格信号发现的作用;另一方面,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建设全国市场,同时需要设计更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其他与会专家认为,碳中和的路径规划需要在减排、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及国际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将“碳中和”这一政策性目标转变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仍有赖于合理的机制设计。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