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化经济学术论坛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文化科技创新智能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405会议室举办。校内外专家围绕 “文化和科技融合”开展深入研讨,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主持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所长黄隽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文化科技创新及文化数字化发展智能评价和产业运行智能分析技术平台与应用”子课题一的负责人,围绕课题要求,从项目概况、政策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时间安排等方面介绍文化科技创新智能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依托国家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面向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场景,研究文化科技创新分类和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标准规范等内容,为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政策依据、实践案例、数据支撑和监测评价等。
校内校外专家针对文化科技创新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高书生从历史的脉络系统地梳理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展历程,认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改变,文化数字化是重要抓手,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如何借助技术进行融合,还要研究传统业态和新业态的融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蒋伟从文化经济概念出发,阐述了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解,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是目标,又是路径,也是举措。北大科技园副总裁王国成依托丰富的经验为课题实施方案与细节提出了宝贵建议。
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黄阳华结合调研感受,从科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生产与产业数字化测算以及文化自信战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数据要素的重要性,认为构建文化科技创新分类和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用户规模和内容生产等指标。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红霞基于投入产出方法,从评价目的、评价框架、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调整四个方面介绍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评价的逻辑链条,并阐释了测度评价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钟文从基地层面切入,阐述了文化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的概念内涵和文献综述,分别为集聚类和单体类基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李越欣分析了大数据方法在文化企业维度中的应用,关注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需求端度量和企业是否利用科技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内容。应用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刘松瑞探讨了如何测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情况以及基础数据采集与现存数据利用,并结合理论文献,从产出视角和先进技术采用视角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与会专家基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文化科技创新分类和评价体系、文化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力的构建方法、研究路径和重点难点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本届论坛的交流探讨对推动课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应用经济学院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时代新要求和新变化,积极推进交叉学科发展,深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依靠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高地优势,广泛汲取社会优质资源,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产业经济系
文字:郑惠中 李佳隆
图片:李佳隆
设计 责编:孟小琪 马文林
审核:黄隽 孙浩爽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