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产业经济学学科现代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兴知识学科化,以现代方法引领科学研究,推动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国内11家经济教研机构共同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经济学者论坛(2021)”于2021年11月20日、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变化中的中国产业经济”为主题,围绕数字经济、平台发展与规范治理、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新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等产业经济学重要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产业发展部总裁朱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及编辑代表,产业经济学界学术带头人、青年学者代表,业界专家,应用经济学院师生及媒体等参加了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开幕致辞中对本届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本届论坛能够进一步凝聚专家智慧,整合研究成果,互鉴科研思路,推动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我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贡献真知灼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首先代表经济研究杂志社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基于产业结构,按照制造业、服务业严格分类的研究范式,也意味着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平台经济问题需重新书写。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对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学尤其是产业经济学面临的前沿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给予深入研究。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主持。
王金照、刘俏、朱成、寇宗来、黄阳华等五位嘉宾作主旨演讲,本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主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作题为《双循环格局下实现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同时需要实现需求供给平衡,掌握自主能力,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其次是要对重点产业的自主可控情况进行评估,推动国内零部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降低对外依赖度。再次,要加大顶尖科技攻关研究,发扬“干中学”精神,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力引进全球人才,促进整体研发能力提升。最后,他总结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瓶颈及其深层次根源,认为历史积累不足是当前发展后劲不足的基础性原因,而国内循环不畅是关键原因,因此要加强国内合作,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补齐技术短板,加强技术攻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作题为《产业变革与宏观经济政策新构想》的主旨演讲。他提出用生产网络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涌现出大量经济主体,形成了密集的生产网络,其中的节点行业具有外部性,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倍数效应,这是中国产业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当下,为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现实,我国需要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不仅要数量巨大的投融资,而且要思考投融资应该配置到哪些节点行业。刘俏还对现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反思,指出现有宏观政策锚定GDP,但GDP不一定能反映国家整体价值。他提出不能拘泥于使用GDP作为宏观政策的锚定,而应该尝试用国家整体价值为构造新投融资体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产业发展部总裁朱成作题为《从“追随”到“引领”——中国5G 通信发展成功启示》的主旨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中国通信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国移动通信因TD标准而崛起,在传统CT技术路线下美国通信供应商逐渐消亡。中国5G发展取得成功,离不开从政府到企业的全产业全流程系统协同,从国家战略到地方配套全面推进网络快速部署。中国5G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向网络强国目标迈进。未来需要思考如何在5G行业中保持持续领先地位,做强通信产业链,构筑全球领导力,整合产业链,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作题为《数字化生存下的企业边界与产业动态》的发言。他提出数字化极大地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互联网+”重构和模糊了产业边界。互联网平台具有双边网络外部性,买家越多则卖家越愿意加入平台,卖家越多则买家越愿意加入平台。互联网也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影响,属于“数据密集型”的经验研究受益于数字化产生的海量大数据而扩张。同时,数字化影响收入分配。智能机器人既是“机器”也是“人”,这种双重属性意味着机器人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和劳动力双重流动,这可能颠覆既有基于国家之的资本-劳动比的传统比较优势,重塑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黄阳华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提出诸多新问题,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入思考产业经济学发展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新内涵,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学科现代化,数字经济知识学科化,政策研究国际化,加强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教材体系建设。
论坛召开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会见了论坛发起单位和主旨演讲嘉宾代表。刘伟首先感谢校友对学校建设的支持,并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等产业经济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历程。他表示,学校始终秉承建校伊始“八大系”传统,加快面向新发展阶段的产业经济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科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受疫情防控影响,本届论坛采取线上直播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央视频、百度财经、新浪财经等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实时转播,直播观看人数达10万余次。
在20日下午举行的平行论坛环节,本次论坛经多轮专家审稿,从215篇投稿中选出25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展示。与会专家分别就“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学前沿”、“平台发展与规范治理”、“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以及“新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等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1月21日上午,应用经济学院还举办了《中国城市数字产业发展报告》发布会。各场平行论坛上,报告人、点评人、主持人及听众围绕有关论文展开了深入讨论,各位专家学者从边际贡献、前提假设、模型构建、识别策略、行文逻辑等不同角度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体现出当代经济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追求理论创新的信念,为总结产业经济学科发展经验及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中国产业经济学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宁波大学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上单位排列不分先后)等经济学教研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召开第一届“中国产业经济学者论坛”,旨在推进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推动本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一个编辑、潜力作者、评论人三方现场互动交流的学术平台。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