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7月1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应用经济学院在明德主楼729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核心课程座谈会。院长郑新业教授、书报中心主任张可云教授、孙久文教授、刘瑞教授、副院长魏楚教授、副院长黄隽教授、党委副书记林晨副教授及研究生“四高”课程(高级数理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三门博士核心课(各专业主文献研读、重大问题研究和前沿课程)、本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授课教师参与会议。

座谈会前半部分为研究生培养建设介绍与核心课程研讨。魏楚教授开门见山,介绍了研究生招生从今年起将开展的改革措施:博士招生将全部改成申请审核制,硕士保研不再做“外保”、“内保”之分,院内外学生全部通过夏令营进行选拔。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将在学校要求的大类平台培养基础上进一步拔高,统一要求研究生修习“四高”核心课程和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课程,特别是博士生还要进一步通过主文献阅读、前沿课程和重大问题研究等课程培养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对研究生培养要求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概述后,魏楚教授请研究生课程授课老师介绍各自的授课情况、课程建设设想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四高”核心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发言。高级微观经济学授课老师黄滢副教授表示,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又由于各门课程任务较重导致学习高微的时间有限,希望今后可以有一个促进大家交流学习的机制,比如研究生本科互助小组。负责讲授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安子栋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授课安排与考核方式,虽然本学期受疫情影响,授课方式改为了课件+录音的形式,但是为保证学习效果,必要的作业量没有减少,同时,助教同学起到了帮助同学们熟悉软件和讲解作业等重要作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教师之一谢伦裕副教授介绍了三位授课老师的分工以及授课内容的拣选,由于高级计量学内容丰富,一学期课程很难系统而全面的覆盖,建议可以按内容分序列、分级别帮助学生掌握必备技能,然后再给学生创造拔高空间。高级数理经济学林晨副教授在介绍课程具体的授课内容后提到“四高”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应用经济学院的学生,课程不仅要讲模型,还要与经济学相结合,讲模型背后的结论、推论。

在研究生专业核心课老师讨论发言环节,方芳教授提出可以打通全院各专业开设一门应用经济学前沿课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刘瑞教授指出,各专业的重大问题课和前沿课,应该摆好关系,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了解到专业的前沿内容;席强敏老师介绍自己课程时提到,主文献课应阅读三年内的国际前沿文献;宋枫副教授强调,虽然我们设想的内容很丰富,但在实际授课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回归到专业的本质问题、本质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会议第二阶段主要关注本科生培养及专业建设等内容,林晨副书记主要从五方面介绍本科教学情况:一、在遵守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本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质量;二、在学院建设的学生“应知应会”知识图谱下,关注学生“工具方法”使用能力;三、通过建设“实验班”实现“拔尖人才”与“创新人才”培养;四、继续通过“一对一”学业帮扶计划,确保学生“不掉队”;五、设计“应用经济学荣誉课程”,实现课程分级,做到课程梯度“多元化”。

接下来各本科基础课、专核心课程的任课老师都作了发言。包括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国民经济分析方法等课程、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史等课程。其中新入职老师卢昂荻将在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教授国际经济学,她的教学思路是以专题形式介绍开放背景下的宏微观经济,探讨贸易必然性、汇率、产出和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核心问题,力图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案例,让本科生对国际经济学下的中国故事有所了解。常年进行本科生计量课程教学的张红霞副教授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了以往课堂中存在的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课程容量过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用作业打基础、理思路的方案。不管是对过去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的设想,每一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与同学们的互动,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紧扣学院宗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各专业核心课负责人也对未来的专业课建设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刘瑞教授在各位老师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的课程建设首先要在全国进而世界范围内树立一个标杆、形成一个高点;第二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吸引、培养优良师资;第三要有自己的教材,并对其他高校输出影响力。

最后院长郑新业教授总结发言,他在对所有与会老师表示感谢的同时,提出五点想法。第一,应用经济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第二,人大有条件、有能力将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学院要确保博士、硕士毕业生学术素养深厚、工作前景广阔;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杜绝挂科现象;第三,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不局限于老师个人的研究成果,以中国重大、现代方法、数据驱动为办学宗旨,讲授人类共同的知识,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第四,充分发挥老师能动性和教研室作用,教研室要做到横向协同、纵向衔接、不重不漏;要以平时作业、期中考试等外力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同时为学生创造条件及时补考、及时反馈;第五,对双一流建设要有信心,不要停也不要急。

本次座谈会对学院过往的各项核心课程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反思,交流中发现的好的经验以继续传承、互相学习,同时也明确了现有的困难,指出了学院下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对于即将新开设的课程,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进一步完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促进学院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