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黄阳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先后在江西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1. 可以简单介绍下您的求学经历吗?

我2001年开始在江西财经大学读统计学本科,偏经济社会统计方向,很多课程和经济学专业是一样的。在学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经济学很有兴趣,就按照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选课和自学。考研时选择了人民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研二时直博。正赶上人民大学-莫纳什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ACES)成立没多久,每年都会招五名左右博一学生进行额外的训练,我有幸被选中。除了完成学校的训练外,ACES还要求多读很多文献,做英文阅读笔记,每天中午要跟外教练习一小时口语。2008年在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到波恩大学联培。2010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作。

2. 请问您是怎么寻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研究方向的呢?

我读研主攻演化经济学中的新熊彼特学派,这是一个关注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流派,虽然学的是理论经济学,但接触了不少产业创新的研究。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后,主要是研究现实产业发展和政策问题。恰逢国家提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许多产业创新相关的研究任务交到我们手上,也到各地做调研,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对书本上知识的认识会更进一层。经过三年左右的探索,我慢慢找到了将现实和理论结合起来的感觉,关注新兴产业成长背后的制度和组织问题。总体来说,我的研究方向一半来自读书时期导师的指导,另一半来自从交办的研究任务中挖掘有意思的研究问题,将其转换为学术问题。

3. 您在求学阶段,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难题呢?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有几个较有挑战的事情吧。一是转专业,就是从统计学转到理论经济学,跨度较大,两个专业都需要学习。二是读研时赶上经济学对研究方法的要求明显加强,经济思想史学习更多的是看经典文献,一些量化分析也要自觉学习。三是联合培养期间学习很多偏微观和行为经济学的课程,但博士论文选题已经确定是发展经济学方向,需要找到结合点。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多花时间、多投入精力去解决。


4. 您觉得学生应该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科研呢?

科研和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上心,不能等着老师催着做什么。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约束的,在学习和科研中有时候是要做一些取舍。对于核心课程、技能都要学好,其他的课如果实在忙不过来,可以先打好基础,今后要用到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捡起来。同时,也要避免只顾着刷论文,基本功没打扎实,短期内容易出成果,但以后再往上提升会很困难。

5. 您认为我们现阶段除了学好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需要培养和锻炼哪些能力呢?

第一个是写作和表达能力,要清晰、准确且简洁的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着重培养。文章需要让读者准确快速的理解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多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二个是快速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课题,需要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个问题。可以先简单排查一遍,找出关键词,然后再仔细地筛选,获得有用的素材。

6. 从您目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身份入职人大,而您之前曾在人大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样的身份转变带给您的感受吗?

跟学生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感。研究生阶段完成自己的学业和科研工作即可,现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好研究,更要培养好学生。要教学生如何看待和思考一个问题,使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去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不了解一个问题到形成自己的理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作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中避开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避开一些误区,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