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832工程”专题|广西线-崇韵桂行队在龙州县

发文时间:2024-09-19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为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暨“832工程”)系列访谈项目,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2024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建访谈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832工程” 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广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广西案例、广西经验。

8月30日,“832工程”广西线崇韵桂行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和天等县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红色文化深厚、发展动力充足的龙州县。龙州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疆边陲,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红八军的故乡、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花山岩画文化遗产地。上世纪的龙州县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文化、开展贸易的重要门户,被视为“边陲重镇”和“小香港”。全县辖5镇、7乡、117个行政村、17个社区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住人口约23万人,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95%。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龙州县曾经历数次战争,上世纪末龙州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问题突出。1986年龙州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龙州县仍有47个贫困村、5.0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3.92%;而在2018年,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第三方严格评估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龙州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广西首个成功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文旅结合促发展,开创产业新局面

9月1日上午,调研团抵达红军古道农旅融合示范区,考察龙州县文旅红色旅游研学产业。



▲调研团在红军古道·天琴壮寨农旅融合示范区考察产业发展状况

1929年期间,红七军邓小平、李明瑞等革命者为筹备龙州起义多次经此路往返于龙州与百色,并在此召开水陇平叛会议,为龙州起义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纪念龙州起义及革命的艰辛岁月,龙州人民将此路称为“红军路”。

龙州县实施“大龙州红”文旅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红一绿一街”(“一红”即红军古道农旅融合示范区;“一绿”即白雪农旅融合示范区;“一街”即南街农旅融合示范区)。调研期间,红军古道·天琴壮寨农旅融合示范区开业运营,观堂、那里、龙州丽世、全季等酒店项目、旅游配套设施落地建设,逐步打造红色、边关、生态等多条研学线路。

龙州县上龙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推行“红色旅游+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思路,采取“支部引领+股民入股+合作经营+定期分红”的模式,引导村民筹集资金建设“红军食堂”,利用当地的农产品推出各色簸箕饭“红军餐”,让游客深度体验了“红色”的饮食文化,备受游客青睐。同时精心设计党性教育精品课程,组织开展“六个一”(听一堂红军课、走一次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览一次红军馆、吃一餐红军饭、住一晚红军村)研学旅行活动。



▲调研团在红军古道·天琴壮寨农旅融合示范区合影

聚力产业发展,为培植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9月1日上午,调研团抵达龙州县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在党委政府政策技术扶持下,立足秸秆饲料化,专研蔗叶饲料化利用,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云南、贵州及本地大型养牛基地。合作社每年在上龙乡收储蔗尾和玉米秸秆2万多吨,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4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300多户增收,将秸秆“废料”变成牛“口粮”,拓宽“绿色财富”路,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问题。2023年3月,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成为崇左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合作社。



▲调研团于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调研



▲调研团于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彩港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合影

易地搬迁讲策略,扶贫扶弱更扶志

随后,调研团到达龙州县城南社区,考察其易地搬迁和就业帮扶情况。得益于粤桂扶贫协作关系,广东省鹤山市同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达成“鹤龙”扶贫协作关系。根据“龙州所需,鹤山所能”原则,鹤山企业、人才及工作理念逐步融进龙州血液,帮助建设城南幸福家园。城南社区成为龙州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工作难点在于,当地很多村民对故土有着深厚情感,搬迁工程因此停滞不前,县政府在解决易地搬迁问题中充分发挥当地智慧,用“土办法”解决“土问题”,县政府根据民风民俗因地制宜,以村民信服的方式劝说他们尽快搬迁,最终易地搬迁工程圆满完成。



▲摄于龙州县城南安置点

易地搬迁工程伴随着感人的故事。县政协副主席黄华基介绍,龙州县一贫困户居住在深山内,家中育有六个孩子,父母拒绝搬出大山,脱贫攻坚期内,县干部为劝说该贫困户接受易地搬迁,驱车八小时,亲自上山,将贫困户请出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大山,住进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易地搬迁小区。

随着易地搬迁贫困户陆续入住安置点,就业需求大幅增加,工作组迅速开展“扶贫车间”布局,将“扶贫车间”设到安置点,目前共设立5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直接带动155户搬迁贫困户就业脱贫,另有20多个发外加工点,可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在村门口就业,形成“固定车间+点状加工点”的分布形式。




▲调研团在就业帮扶车间的合影

易地搬迁工程不仅关注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手段,也关心人民的精神生活,落实“扶贫更扶志”。调研团访谈得知,易地搬迁小区每周开展一次“电视夜校”,居民聚集在小区广场上,共同观看新闻等电视栏目。同时小区邀请村委、县委等基层干部,为大家普及知识,宣传扶贫故事,潜移默化地改善居民们的面貌。



▲摄于龙州县城南安置点社区广场

行程预告

接下来,崇韵桂行队将前往大新县继续开展“832工程”访谈调研活动。我们将走进大新县明仕村珍珠鸭产业基地、大新县明仕村堪圩乡农旅融合示范区等地调研,并深入访谈大新县的脱贫攻坚亲历者,敬请期待。

崇韵桂行队将在本次调研行程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将龙州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龙州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掠影



▲卢昂荻访谈龙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永亮



▲调研团本科生金小旋访谈龙州县政协副主席黄华基



▲调研团本科生尹歆雅访谈龙州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周仕强



▲调研团本科生金小旋访谈龙州县龙州镇城南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梁景健



▲调研团博士生杨杰访谈龙州县龙州镇城南社区易地搬迁脱贫户



▲摄于红军古道·天琴壮寨农旅融合示范区



▲摄于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火龙果产业基地



▲摄于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黑皮果蔗产业基地



▲调研团参访中国龙州县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新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