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0)在京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围绕应用经济学科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开放大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财税体制改革、经济新格局与金融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新业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研讨,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12月4日下午,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0)专题会议:应用经济学科发展论坛召开,本论坛邀请部分第七届、第八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全国高校应用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与会交流。会议以“学科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为主题,从学科制度建设、边界定位、责任使命、交叉融合等方面,为应用经济学科的经验总结及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与观点。以下为论坛主要观点。
应用经济学科发展论坛由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主持,他对莅临参会的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本论坛情况及发言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吴晓求做论坛开场致辞,他从应用经济学科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应用、理论经济学的联系与侧重点以及应用经济学科的研究重点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他表示“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应用经济学会与我们的国家和时代共同进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欢迎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共谋应用经济学学科新发展。
与会嘉宾发言顺序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亚明认为,从宏观角度来讲,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和三个加强。四个坚持:坚持经世济民的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坚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研究经济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用,引进来走出去。三个加强:加强应用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加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从金融学科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学科研究应该坚持的三个导向:理论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他提出“信用货币的来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并由此阐释了三个导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践。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阐述了经济学研究中国特色和通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学者在做研究时需要考虑中国特色,但讲中国特色的时候又不能完全放弃通用性。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根福阐述了自己对应用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结构问题的看法,他建议本硕阶段课程中增设与科技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未来能够解决互联网经济发展。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指出应用经济学课程体系应该考虑中国特色问题,增设“中国二元结构”、“中国经济”或“中国金融”等课程,研究生教学方式应该是引导型而非疏导型,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永友认为,应用经济学需要界定其学科边界,应将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深入到教材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强调了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研究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指出涉及到收入分配、消费者保护、投资者保护、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是在未来经济体发展和金融发展中十分值得研究的。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肖红叶指出我国学科评估不仅有学术功能、制度功能,也有资源配置功能,希望学科评议组继续高度关注和推动统计学科的发展;此外,他认为应用经济学需要继续加强数据要素研究,且将数据应用等通识课程融入经济学的课程体系,提升经济学专业人才的数据素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从国家政策、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两个角度阐释了绿色经济在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张可云认为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空间性,而现在很多应用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尺度较小,存在空间尺度混淆问题。他指出不同的尺度应用于研究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空间适用的理论不同。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认为应用经济学需要理论建构作为支撑,但也需要强调其应用性和目标性;然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现实需求中寻找研究选题,且需要有超前意识,对一些重大的前瞻性问题做一些预判。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提出了现有应用经济学学科中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的课程体系过于陈旧;第二,应用经济学一些二级学科没有很好发挥经济学服务实体的功能;第三,新学科的引入缺少基础性的引领。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认为未来应用经济学在服务强国战略方面应该起着引领作用,应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与之同步发展进步,同时在发展中应将道德、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需要重视国际化交流,加强国内外思想交流。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桥云指出了未来金融发展、金融教育和金融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金融研究和金融教育需要服务金融发展。此外,针对未来“十四五”期间金融学科发展、金融研究重点,他提出: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金融政策是未来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以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卓志指出我国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应该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好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此外,他提出应用经济学的目标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孟昊分析了时代变化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本质影响。他认为应用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未来需要考虑影响人的思想变化,行为变化的因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指出应用经济学下一步发展应该需要特别关注七个度:历史深度、文化厚度、哲学高度、世界广度、学科跨度、家国情怀浓度和中国道路长度。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钟晓敏认为在应用经济学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应用经济学理论源泉,从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吸收理论;吸收外来指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将经济分析方法运用到经济学及非经济学领域中去;面向未来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研究。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赵德起认为应用经济学到了特色化和精致化发展的阶段,并指出了当前建设的重点:一是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二是加快深化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问题,三是是全力推进原创性代表性成果建设的问题,四是应用经济学学科设置和建设同步发展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庆旺从作者和观者两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作为作者不能过于自信,以偏概全,因为存在假的前提和可能会说谎的数据;作为观者不能吹毛求疵,因为在复杂的现象中,任何一种计量都是要找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而不能覆盖所有角度,作者也无法用一个模型解决所有问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琪提出金融研究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经济,服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因此,需要加快建设服从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的金融。并且,他指出在上述实践中,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龚刚认为学者应为追求真理而研究、而非为了生存而研究,相关考核评议机制也应该为此做出努力。此外,他认为应用经济学应该融入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增长问题、发展阶段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的开放政策,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应用经济学不能仅仅是递折子的政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指出应用经济学在定量研究盛行之时应该也要重视基础理论和定性研究,且要对国家智库做出贡献,在研究层面,基础平台建设方面也需要再做一些工作,如进行职位空缺调查和工作场所调查等,而非仅发布新增就业数,这些才能真正判断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才能产生出好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认为应用经济学作为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有内在稳定性,但当时代发生变化时,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新,以反映时代变化。此外,他认为要多实践,要走进中国大地、通过实践了解中国案例,收集中国数据,如此,才能较好地解决西方的模型和中国现实之间脱钩的问题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十四五”时期,应用经济学科应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现代方法、数据驱动,注重积累,为解决现实重大经济学问题作贡献,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的指导下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邀请全国高校应用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与青年学者代表,打造一个顶尖学者交流研讨、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国应用经济学教、研、学水平的提高,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
-
应用经济学院魏楚教授接受《北京新闻》采访
2024/12/17
-
应经学子积极参演“先锋・人大组歌”音乐舞蹈史诗展演!
2024/12/16
-
“职”梦启程!应经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获第一!
2024/12/10
-
应用经济学院师生赴翼鸥教育开展调研,探索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