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公告 - 会议

全国第二届数字化背景下医疗健康创新实践研讨会

发文时间: 2022-08-05 阅读次数:

会议简介

全国第二届数字化背景下医疗健康创新实践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珠海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联合主办,邀请国内高等院校、医疗机构、服务企业和研究部门相关专家,以我国“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探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挑战。会议拟针对数字技术在我国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最新应用场景展开,探讨医疗健康数字化发展趋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会议主题

数字化背景下医疗健康创新实践发展研讨

会议组织

会议荣誉主席: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

赵成国 珠海科技学院科研处处长

于雅琴 珠海科技学院健康学院院长

会议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梁艳春 珠海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珠海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2年08月06日 8:40-18:00

线上参会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408-905-703

联系方式

潘伟(总协调,18610776039)

刘珍(行程及会务安排,13426223118)

黄荣生(部分会务安排,13411427774)

会议议程

上午

时间:8:40-9:00

主题:领导致辞

主讲嘉宾:珠海科技学院李俊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郑新业院长

时间:9:00-9:30

主题: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几个研究进展

主讲嘉宾:汪寿阳

时间:9:30-10:00

主题:计算机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主讲嘉宾:朱依諄

时间:10:00-10:30

主题:通过血浆游离DNA预测肿瘤的机器学习方法

主讲嘉宾:汪小我

时间:10:30-11:00

主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感知与股市反应——来自新冠疫情的证据

主讲嘉宾:董纪昌

时间:11:00-11:30

主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者早年经历对行为的影响

主讲嘉宾:熊熊

时间:11:30-12:00

主题:大数据时代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探索

主讲嘉宾:赵兴明

下午

时间:1:00-1:30

主题:基于复杂网络的重大突发公共疫情应急防控体系研究

主讲嘉宾:范如国

时间:1:30-2:00

内容:第三产业“流水线化”与医疗数字化转型

主讲嘉宾:林晨

时间:2:00-2:30

主题:数据驱动的医院运营管理研究和实践

主讲嘉宾:谢小磊

时间:2:30-3:00

主题:基于生物网络的复杂疾病标志物识别方法

主讲嘉宾:李敏

时间:3:00-3:30

主题:新冠病毒多序列比对

主讲嘉宾:邹权

时间:3:30-4:00

主题:区块链在安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简介

主讲嘉宾:李健

时间:4:00-4:30

主题:从疫情防控看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基于国防经济学视角

主讲嘉宾:刘硕扬

时间:4:30-5:00

主题:哪种声音更满意?在线健康平台的医患语音交互分析

主讲嘉宾:刘汕

时间:5:00-5:30

主题:在线医疗咨询是否可以缓解“看病难”?

主讲嘉宾:刘逸楠

时间:5:30-6:00

主题: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应用与管理

主讲嘉宾:胡金硕

嘉宾简介

汪寿阳

个人介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12种欧美学术期刊的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汪寿阳曾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知识与系统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全局优化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协会副会长、国际预测者协会执行理事、亚太工业工程与管理协会执行理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多个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汪寿阳在决策分析、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经济分析与预测、疫情预测与政策分析等领域做出了一批得到国际同行高度好评和政府有关决策部门高度重视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42部(包括在欧美出版英文专著21部),在Science正刊、多个Science子刊、Nature正刊、多个Nature子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2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400余篇,SCI/SSCI引用逾14000余篇次;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提交政策研究报告320余篇(其中160余篇得到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不少政策建议被政府所采纳,成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部分研究成果获得省部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次、二等奖11次、三等奖5次,还获得Scott Award奖等5项重要国际奖项,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等。

汪寿阳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突出,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中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1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入选中组部高端人才计划,他本人也多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称号和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报告摘要:本报告介绍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在新冠疫情防控研究方面的几个工作,包括疫情预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核酸检测的优化模型、最佳疫情防控模型等。部分工作有效地支持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

朱依谆

个人介绍: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中医药学院署理院长、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科大医院内科全科执业医师、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内科医学博士),同时兼任澳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盟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创新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临床用药》(第一版)主编、全国医药院校《药理学》国家规划教材(第七、第八版和英文版第一版)主编。曾担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近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和国际天然产物发展学会(ISNPD)第八任主席。朱依谆教授长期从事新药研发、心脑血管、炎症免疫机制和抗衰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自2005年复旦大学全球招聘药学院院长回国后,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共计1.8亿到位经费。朱依谆教授发表了330余篇科学论文,被引超过15015余次(h-index 66,i10 index 228),他的研发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8项,美国及世界(PCT)、日本新药发明专利8项。2016年,其研发成果益母草碱(SCM-198)成功落地转化(1.5亿)正在美、中同时展开临床(I期和II期)研究中, 另一项1 类新药最近也以上亿成功转化。被美国Science期刊评述为中国新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最近公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排名22410名(其中中国入围的科学家中列1681位),全球药学入围1682名排301,中国药学(含港澳台)共174名入围排名11。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的最新排名,朱教授也从全球700万名科学家被列入。

报告摘要:药物研发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合适的先导化合物,随后进行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的反覆验证,不断经历分子结构的优化,才能证明安全有效被批准上市,这对时间物力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在十年内的飞速发展,在多个方向上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了医疗制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能在药物研发的各个流程中提供帮助,包括筛选靶点、虚拟筛选、药物结构优化、临床实验,这无疑缩短了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我们首先针对药物研发的各个步骤,分别介绍了本组近两年内研究工作中对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利用,同时结合生物实验证明了计算机工具的实用性。最后我们讨论了计算机计算在药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

汪小我

个人介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于2003年和2008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并曾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2008年起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基因组大数据分析、合成生物系统智能化设计等。曾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常委等。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支持。

报告摘要:人体健康组织和癌症组织均会向血液内释放游离于细胞之外的DNA片段,这些DNA被称为外周血游离DNA(cf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大数据挖掘,对癌症来源的cfDNA信号进行识别、解耦和溯源,有可能实现对癌症的早期发现和复发跟踪,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我们针对这类数据中信号微量的特点,开发了机器学习方法从海量测序数据中检测微量癌症特异性信号,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董纪昌

个人介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决策分析、房地产经济与金融、PPP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管理等。先后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急管理项目以及财政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委托的研究课题,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荣誉与奖励。

报告摘要:政策的公众感知是影响其对股市传导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新冠疫情期间海量微博数据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主题分类,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从公众对政策帖的接收程度和情绪等维度构建政策感知指数,分析了新冠疫情期间政策感知对股票市场的双重作用。实证发现,不同类型的政策感知指数对股市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政策与经济恢复相关性越强,其感知指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越大。相关研究结论丰富了政策公众感知对股市影响的相关理论,也为政府科学制定防疫措施,稳定公众情绪,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了实证层面的建议。

熊熊

个人介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大数据金融,计算实验金融学,企业发展与金融策略等。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金融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运筹学会决策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基于中国“实体经济-金融系统”复杂关联的计算实验建模研究”(2022.01-2026.12).2007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天津市青年科技奖。2017年带领“大数据金融量化团队” 入选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2018年入选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2020年带领“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创新团队”入选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报告摘要: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既受到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投资者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后天因素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成长时期的经历会给他们的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本文运用投资者交易数据,并结合投资者在成长时期的经历,研究了投资者的早期经历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早年的重大灾难经历会让他们更加厌恶风险,具体表现为更加偏好非博彩型股票和价值型股票,以及更低水平的处置效应;然而,投资者早年的其他非致命的负面经历,例如低烈度的自然灾害、贫困、低水平的教育和医疗环境等,会使投资者更加偏好风险,具体表现为更加偏好博彩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以及更高水平的处置效应。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探究了教育和经济增长在投资者行为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赵兴明

个人介绍: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大数据交叉领域的研究,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他是IEEE Senior Member、IEEE SM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ystems Biology共同主席、ACM SIGBIO China副主席、IEEE SMC Shanghai Chapter主席、IAPR TC20委员,并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等国内学术组织的主任、常务理事和委员,担任了IEEE/ACM TCBB和IEEE SMC Magazine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在Nature、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和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测序、光遗传、钙成像和脑影像等各类技术的快速发展,围绕脑科学的不同尺度和模态的海量数据开始不断涌现。在数据科学时代,数据正成为理解大脑,阐述脑疾病发生机制和发展类脑智能的关键,也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理论的基石。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正在建设全维度脑科学数据平台-张江国际脑库,以期为理解脑功能机制和脑疾病发生机理提供帮助。在该报告中,我将介绍张江国际脑库的建设情况和相关研究进展。

范如国

个人介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经济体系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网络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复杂性治理、创新管理、博弈论、能源经济等的研究。

报告摘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新冠疫情传播表现出的小世界、高聚类、无标度等特性,对武汉在疫情防控中所构建的应急防控多层复杂网络进行分析;运用复杂网络传播模型、计量模型,研究多层复杂网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有效防控重大突发公共疫情传播的复杂性治理策略。

林晨

个人介绍:林晨,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期刊管理中心主任、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和Nature子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谢小磊

个人介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博导,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数据标准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聚焦智慧医疗背景下的服务和运营理论框架构建和应用研究。共发表国际学术论文30余篇,部分工作被IEEE,IISE相关学术组织选为亮点成果报道和年度最佳论文。现担任IEEE Trans.等四个国际期刊副编,并任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两个相关工作组成员。

报告摘要: In this talk, it will start 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hospitals with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the focu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systems studies and implementation toward future smart care delivery. A few real-world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area of hospital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discuss models,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end, I will share the takeaways from these collaborations.

李敏

个人介绍: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与数据挖掘研究,在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IEEE/ACM TCBB等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担任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生物信息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担任《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编委,担任IEEE/ACM TCBB、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Neurocomputing等国际期刊的客座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201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2021年入选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等。

报告摘要:识别复杂疾病标志物是复杂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关键难点问题之一。在生物体内,生物分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完成特定功能。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网络数据得到海量累积,为识别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报告将探讨基于生物网络的复杂疾病标志物识别方法的特性与科学挑战,并介绍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邹权

个人介绍: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和字符串算法。目前担任SCI期刊Current Bioinformatics和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主编,多个SCI期刊副编辑、编委和客座编辑;入选科睿唯安2018-2021年全球高被引学者,2020-2021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四川省特聘专家;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自然科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自然科学奖(排名第二)。

报告摘要:目前已从世界各地发现并测序了超过100万条新冠病毒DNA序列,新冠病毒序列高度保守但存在多处有语义和功能差异的变异。对新冠病毒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有助于高效地发现变异位点、重现进化关系。但是鉴于新冠病毒序列数目多、序列长度长,目前主要的多序列比对软件无法完成。我们的前期工作HAlign可以快速处理大规模相似DNA序列,有望解决该问题。在比对新冠DNA序列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的优化HAlign,包括:首位序列的处理、部分插入空格的优化、以及后缀树的数据结构设计等方面。优化后的HAlign在比对效果和比对时间上都优于目前现有的软件,比对时间缩小了十倍以上。通过对新冠病毒序列全面的多序列比对,我们还分析出若干新知识。

李健

个人介绍:北京工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北京学者。研究方向:区块链应用、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发表论文70余篇,由Springer 出版专著 2 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科基金4项。兼任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智能城市咨询专家,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2021赋能中国区块链创新人物奖等。

报告摘要:现代医疗是一个数据密集型领域,包含了长期电子病历、患者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来自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数据。从普通医生到医院,从医疗服务提供商到保险公司,众多参与者需要无缝访问医疗数据。医疗数据需要验证、安全存储和共享,同时又要维护患者隐私,控制共享数据的哪些部分、与谁共享以及如何使用。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有望解决医疗健康领域的这些挑战性问题。它的分布式特性自然适合具有多个参与实体和患者的医疗生态系统。本报告主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分析和应用,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简单回顾,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刘硕扬

个人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防经济、经济安全。

报告摘要: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国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复杂安全形势。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如何更好地发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报告将从我国疫情防控的基本经验及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动员与疫情防控的统一性、疫情防控对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提升的有益借鉴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践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启示,以求抛砖引玉,开辟一个健康经济与国防经济交叉研究的新视角。

刘汕

个人介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健康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平台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医疗健康大数据、商业大数据等进行深入探索,擅长通过因果推断、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解决医疗健康等社会领域的重要问题。

报告摘要:在医患交互中,患者对医生的态度和行为通常是敏感的,然而,医生的语音对患者的影响很少被关注。提出了一个多阶段的在线医患语音交互模型,并以此探索两种关键的语音非言语线索(即音调和音强)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从国内领先的在线健康平台上收集了来自肺炎疾病类型的889名医生的44000条语音数据。基于情感传染理论视角,发现在“交互”阶段,医生语音的音调和音强分别正向和负向影响患者满意度,并进一步影响“交互后”阶段的医生额外回报。但是,“交互前”阶段医生的推荐热度会正向调节音强对患者满意度的负面影响,表明医生在平台上的固有推荐信息起到了锚定作用。从而识别了语音的非言语线索、影响以及边界条件,为医生和平台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

刘逸楠

个人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报告摘要: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小病进三甲”、“小病找专家”仍然是医疗市场需求的常态,导致原本数量就不多的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更凸显。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医疗服务供需的不匹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医疗咨询为解决医疗市场上的供需匹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卫生医疗服务。基于理论分析,在线医疗咨询对于医疗需求的影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在线咨询服务一方面降低了或者获取医疗信息的成本,使得患者在做出决策之前能够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并对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服务成本和预期收益做出更准确更理性的评估,因此改善当前医疗服务需求扎堆的现状。另一方面,在线医疗平台也可能加剧三甲医院的医疗负担。如果患者通过在线医疗的服务,对三甲医院产生依赖心理或引发过度医疗需求,则在线医疗反而会加剧“看病难”的问题。

胡金硕

个人介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理学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无人直升机、飞翼无人机飞控系统设计研究方向。现任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航空运输研究所 副研究员,主要负责无人机技术应用、无人机物流安全评估、无人机标准化、通用航空产业规划等研究工作。

报告摘要:介绍全球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特点、运营模式,总结民航局对无人机物流行业(含医疗物资配送)的管理形式,指明下一步标准化建设思路以及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