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我院教师在碳经济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文时间:2023-03-30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统筹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减排成本,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减碳路径,实现降碳、经济发展以及公正转型的协同。为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问题,我院郑新业教授团队依托国自科重点项目“双碳目标下资源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持续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和《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4期。


《经济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什么时候减排?什么路径减排?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一方面,如何平衡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最优减排路径;另一方面,碳减排的行动缓急关乎不同世代的福利以及后代的权利,如何从时间维度上充分考虑,对减排任务进行阶段分解和科学分配。

团队基于Hotelling法则,以代际贴现效用之和最大化为目标,减排总量为约束,构建代际减排模型。研究发现减排代际均等是使社会总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减排的边际效用、净收益(影子价格)以及碳排放价格的现值在不同时期均应相等。进一步分析了温升目标、贴现率、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对减排路径以及碳定价的影响。在应用部分,文章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究为实现碳中和的最优减排路径,提出中国应当在前期少减排,将更多的减排任务留给后期,从而将碳中和目标伴生的经济损失控制在GDP总量的 0.2%~0.4%,并基于此探讨了不同减排轨迹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图1 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碳排放轨迹



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第一,碳中和目标需要从成本收益和代际公平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当有先后、有轻重、有缓急地科学减排。第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议明确将碳价格作为各期边际减排成本的指导依据。第三,稳定、可持续的减排政策以及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有助于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总成本。第四,碳中和目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约束,需要从多维度探讨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以“碳减排成本代际均等化:理论与证据”为题,发表于《经济研究》,郑新业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郭伯威助理教授为通讯作者,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吴施美副教授为合作者。


《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4期目录



什么地区减排?什么产业减排?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目标,如何平衡减排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降低减排在短期内带来的经济波动;碳减排的短期成本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如何从地区维度产业维充分考虑,对减排任务进行科学分配。

研究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将气候变化与经济周期结合,通过将碳排放和就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实证估计了气候变化奥肯定律。研究发现了气候变化奥肯定律的存在性:碳排放每减少1%,就业人数会相应下降0.10%。本文还对气候变化奥肯定律背后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贸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和能源结构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发展水平越高,减排代价越低,减排政策的制定需要从时段、地区和产业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


图2 分省份短期气候变化奥肯系数与经济发展水平



评估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变化政策与就业的周期性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也对稳定就业和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该研究成果以“气候治理与短期经济波动:气候变化奥肯定律”为题发表在《经济学动态》,吴施美副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郑新业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安子栋副教授为合作者。


学院相关研究团队将继续立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实际,以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全球视角,深入研究我国碳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学知识体系,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


图文/供稿:能源经济系

设计 责编:张昕怡 马文林

审核:黄阳华 安子栋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