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中文论文著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式及其对收入分化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观察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经验观察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不同方式,研究不同市民化方式对经济及社会影响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式划分为两类,即主动市民化和被动市民化,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两种不同市民化方式对收入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市民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农转非”群体的收入分化,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收入显著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被动市民化群体被征地而丧失了农业收入,且预期外的政策冲击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但与保留农业户籍的个体比较,被动市民化居民则具备一定的收入优势。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宜鼓励主动市民化,同时在征地过程中要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帮助。

张可云,王洋志

晋升激励、竞争驱动与产能扩张:来自中国电改的证据
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做大”的规模目标和晋升激励角度构建双重激励竞争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产能扩张行为。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规模扩张,而价格管制的存在会强化这一机制。此外,本文构建电厂层面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在2002 年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力公司“一拆五” 带来的竞争程度增加这一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中央企业所属电厂装机容量相对于非中央企业电厂得到显著提高。机制分析进一步排除其他导致产能扩张的原因,并验证了晋升激励的存在性。本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谢伦裕,王宇澄,晋 晶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 兼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构建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现实问题研究导向与区域发展理论特色使这一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特征。传统空间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地理学派与经济学派的争论,其本质是经验主义认识论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区域经济学应当吸收各学派的认识论精华,遵循“三对照”与“三 并存”的研究逻辑,即与一般性对照的特殊性的逻辑、与时间性对照的空间性的逻辑以及与指导性对照的针对性的逻辑; 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逻辑、学理性与操作性并存的逻辑以及演绎性与归纳性并存的逻辑。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下,“政策无用论”是一个伪命题。要构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应当在研究和决策两方面推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中国区域问题。

张可云,孙 鹏

政府行为、企业投机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基于“高投入”与“强监管”的比较研究
政府加强环境监管、增大环保投入的政策效果,往往受到企业投机行为的干扰和扭曲。本文基于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经济特征,构建企业投机行为理论模型,研究企业投机决策机制及其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进而利用100个城市的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假说。本文研究发现:强监管和高投入都将抑制企业投机行为;高投入只有匹配强监管,才能扩大经济总量;高投入促进环保产业规模扩大,而强监管的影响不确定;高投入和强监管都将降低单位产出污染排放。

徐瑛 仲艾芬 郑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