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中文论文著作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评《刘再兴文集》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与时代共成长、以现实为命题"的区域经济学迎来发展的春天,这离不开老一辈学者做出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代表性学术成果,问世于2017年的《刘再兴文集》(经济管理出版社,下文所标页码均指该书)涵盖了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生产布局规律、区域发展差距、经济区划、国土规划、经济政策空间属性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集合了以刘再兴教授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区域经济学者的真知灼见。

孙久文

产业基本性与重点产业选择
在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本文将技术结构意义上的“基本”性和技 术进步潜力结合起来,归纳出重点产业选择的内在逻辑,并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来辨别重点产业的数值方法。 基于矩阵三角化方法的数值分析 发现,我国的重点产业包含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业。 本文也同时计算出了我国重点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并开展了国际比较。 测算结果表明:通 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强,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中的生产性投入品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

林 晨 夏 明 张红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三维演化” 框架研究
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如何 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框架。基于演化思想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 践总结构建的由政府、产业、资源三者独立演化同时又互相影响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三 维演化”模型,试图阐释中国区域经济演化的基本规律,并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孙久文 张 静

理性预期与能源投资——基于中国碳减排承诺的自然实验
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分析框架来评估未来碳减排承诺如何影响当期的能源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逆性强,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尽可能地纳入影响未来收益和成本的信息。本文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与发电行业投资行为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政府规划和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 业的理性预期作用于当期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规划期促使企业相对提高试点地区低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特别是相对提高了这些地区低排放火力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正式实施之后,企业降低了政策试点地区的高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的实际利用水平。这一发现说明环境管制政策在正式实施之前的规划期,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预期管理效应,通过释放减排政策信号,促使企业先验地调整能源投资决策,以适 应未来减排承诺目标。

谢里,郑新业

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为何存在? ———一个空间经济学的解释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 2004—2014 年中国 277 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邓仲良 张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