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中文论文著作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
本文基于贫困人口微观追踪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评估了"十三五"精准扶贫新政策对贫困户劳动收入和劳动供给的短期影响,并讨论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新政策:(1)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收入;(2)2016—2018年劳动收入效应的主要来源由劳动时间增加转向劳动生产率提升;(3)在前期对男性劳动供给的促进作用大于女性,不过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带动女性参与劳动的潜力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劳动供给增加的主要渠道,而光伏扶贫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呈现负激励,削弱了其他政策的减贫效果。微观数据评估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新政策总体上增加了贫困户的劳动供给和收入,具体政策的减贫效果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对优化扶贫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李芳华,张阳阳,郑新业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评《刘再兴文集》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与时代共成长、以现实为命题"的区域经济学迎来发展的春天,这离不开老一辈学者做出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代表性学术成果,问世于2017年的《刘再兴文集》(经济管理出版社,下文所标页码均指该书)涵盖了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生产布局规律、区域发展差距、经济区划、国土规划、经济政策空间属性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集合了以刘再兴教授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区域经济学者的真知灼见。

孙久文

产业基本性与重点产业选择
在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本文将技术结构意义上的“基本”性和技 术进步潜力结合起来,归纳出重点产业选择的内在逻辑,并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 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来辨别重点产业的数值方法。 基于矩阵三角化方法的数值分析 发现,我国的重点产业包含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业。 本文也同时计算出了我国重点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并开展了国际比较。 测算结果表明:通 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强,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中的生产性投入品的竞争力则相对较弱。

林 晨 夏 明 张红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三维演化” 框架研究
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如何 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框架。基于演化思想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 践总结构建的由政府、产业、资源三者独立演化同时又互相影响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三 维演化”模型,试图阐释中国区域经济演化的基本规律,并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孙久文 张 静

理性预期与能源投资——基于中国碳减排承诺的自然实验
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分析框架来评估未来碳减排承诺如何影响当期的能源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逆性强,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尽可能地纳入影响未来收益和成本的信息。本文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与发电行业投资行为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政府规划和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
业的理性预期作用于当期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规划期促使企业相对提高试点地区低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特别是相对提高了这些地区低排放火力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正式实施之后,企业降低了政策试点地区的高排放发电技术项目投资的实际利用水平。这一发现说明环境管制政策在正式实施之前的规划期,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预期管理效应,通过释放减排政策信号,促使企业先验地调整能源投资决策,以适
应未来减排承诺目标。

谢里,郑新业